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甲)诚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与时 驰:奔驰,跑B.意与日 去:往、到
C.不矩 逾:越过D.者如斯夫 逝:消逝,消失
【小题2】下面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3】下面对甲、乙文段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噪”字,对比鲜明。
B.《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C.孔子认为如果少年立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能知天命,六十能耳顺,活到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可见,生命长度决定了见识的深度。
D.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为他淡泊名利,远离功名,潜心教育。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0 02:4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面加点字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2】(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题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用原文的话回答)
【小题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比“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同类题3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注释)①遇:遇见、遇到。②仆闻之:我听说。③患:灾祸。④蹴然易容:蹴然,吃惊不安;易容:改变脸色。⑤益:越。⑥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⑦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必先其心志       (4)官大者,主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小题3】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4】甲文中,体现其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来。)
【小题5】乙文中,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已的语言简单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 《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小题1】甲词中“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小题2】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欲”一“恐”暴露了诗人千丝万缕的思想矛盾。
B.“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C.“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失望。
D.“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思念。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小题4】根据文段回答。
甲词中展现出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