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收: 扳: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小题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其原因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5 11:3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热水)
B.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乎(通“悦”,愉快)
D.人不其忧(能忍受)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不知而不愠。
A.学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从之。C.曲肱枕之。D.博学笃志。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吾日三省吾身”从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成:保守成就。③草昧;此指开创国家。④忽:不注意,不重视。⑤及此言:说到这个道理。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行乱其所为  拂: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士 拂: (4)征与吾共天下 安: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小题3】(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上文选自《》,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小题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4分)
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不矩曲而枕之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