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者B.溪深鱼肥C.贤者后乐此D.民欢乐之
【小题3】(小题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小题5】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2分)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2-08-09 07:0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恒过,后能改/月色入户,欣起行
B.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焉得为大丈夫乎
C.女子嫁也/往女家
D.行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小题2】翻译句子。
(1)不得志,独行其道。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深刻认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孟子的文章长于修辞,气势磅礴,如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应该通过反复诵读来揣摩体会。
C.甲文中孟子运用了“妾妇之道”与张仪等纵横家之道进行类比,表达他的观点;乙文作者开头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人才需要磨练。
D.乙文第二段中作者先从国家层面进行论述,再从个人层面进行论述,从而引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
(3)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