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 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胶鬲举于鱼盐B.已而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C.故知创业D.春冬时 (《三峡》)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1)行乱其所为
(2)则无敌国外患者
(3)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
(4)征与吾共天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小题5】从乙文中找出能表达甲文观点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2 03: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敬必(______)
(2)天下之广居(_______)
(3)必先其心志(______)
(4)于虑(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焉得为大丈夫乎/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往送门/舜发于畎亩
C.行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D.益其所不能/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两文都运用了不少排比句,请从(甲)(乙)文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衣(yì):穿。②敝衣:破旧的衣服。③邑: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反:同“返”,返回。⑥奚:疑问词,为什么。⑦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⑧足:足够。⑨全:使……得以保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同类题5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因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日:“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日:“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咤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所动心忍性  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C.人则无法家士 行乱其所为
D.后喻 学不思则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甲)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小题4】(乙)文中的事例能作为证明(甲)文观点的事实论据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