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张家口

龚自珍

张家口在宣化府万全县北境,察哈尔都统驻焉,凡效力军台赎罪者驻焉。军台始于平噶尔丹时,密于追达瓦齐时,周匝密布于设定边左副将军时。

军台以口外(注)察哈尔为起,而北,而西北,而又西,以乌里雅苏台为止,凡四十八台。

军台,通檄报也。察哈尔都统与定边左副将军遥声援,中间哲卜尊丹刺麻、喀尔喀诸汗与理藩院往返之檄报,台员率驿丁奉之走。

军台何所始也?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势也,情也,非法也,亦无台费之名,亦不上闻。今台费上闻,台费行而台员除矣。如有人不能出台费,愿充台员.今许之乎?反不许;又如有人愿亦出台费,亦充台员,则许之乎?亦不许。何以不许?都统但闻五十年事,不闻康熙事,不闻乾隆初年事.

王元凤,天下士也,为桂阳州知州,下车,擒豪蠹,大创之;又平瑶有奇功,天子嘉之,锡之孔雀翎,擢为陈州府知府。元凤入觐,方留京师,而州大猾夜出境为飞语,达京师,竟闻天子,天子使使鞫之。使者受单词,当元凤以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是狱也,冤元凤者半天下,元凤独飞扬而大喜,就逮时,谓送吏曰:“元凤足迹遍中华,独未得至西北塞外,一见圣朝中外为一之盛。吾此行,甘骑橐驼,佩短刀,往来风沙中。”龚自珍属之曰:“吾为《蒙古图志》,某部落某山,尚未有图,子皆为我图之。”龚自珍乞假五日,送之居庸关,逾八达岭而返。

既闻兵部尚书青阳王公言,近日事例如此。既又闻常熟蒋君言:“吾尝以谴行,卧三年,.纳赀乃还。”如尚书言。既又得王元凤书,果如尚书言。吁!天下事名实不相应,十九如是哉!元凤又言:“吾到戍三日,独骑橐驼,怀笔墨,至大禁门,欲出,门者叱之而止。”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口外,指张家口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寒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
B.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
C.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底蒙古代之
D.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台:指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方文书的机构,其最高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B.檄报:文中是指传递的边疆地区军事、政治方面的情报,由军台率驿丁传递。
C.乾隆:清高宗年号,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D.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清代兵部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等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要传递军事情报,所以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时候,朝廷开始设立军台。即使后来没有军事动荡,军台仍然存在。
B.王元凤因为屡立战功被期廷部分人员嫉妒,造谣中伤,谣言传到皇上耳中,皇帝下令拘捕,加上使者只听一面之词,所以发配军台。
C.军台的老病者如果入赀充公,都统就可以雇佣蒙古人代替他,当时合情合势不合法,但这在康乾时期是允许的。
D.我叮嘱王元凤到了军台不要忘记帮助画某部落某山的地图,表面上是请其代劳,实际上是安慰王元凤的,体现了两人的深厚情谊。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元凤,天下士也,为桂阳州知州,下车,擒豪蠹,大创之。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3 12:0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①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②,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鱼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署岗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俱。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襄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凑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杨州记》。

(文幸有删节)

注释:①己亥:公元1839年。②礼曹:即礼部。③零甃(zhou)断甓(pi)):残墙碎砖。④信宿.连宿两夜。后文“信信”,:连宿四夜。⑤冶华:美丽繁华。⑥鼯狖: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客有者曰(____________) (2)舍舟而(____________)
(3)视,玻璃五色俱(____________)(4)有询京师近事者(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项是(   )
A.遇女墙啮可登者B.客有请吊蜀冈者
C.有发史事见问者D.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
【小题3】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小题4】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
【小题5】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闻与所见。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世风世情,作者虽己发现今昔之别,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但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己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未可明诏大号
(2)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3)必复之全之 
(4)甘受诟厉
【小题2】以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它三句的是(  )
A.既泣之三日B.乃誓疗之,纵之,顺之
C.必复之全之D.辟病梅之馆
【小题3】翻译
(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2)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
【小题4】有人评价本篇和高一教材中柳宗元的散文__________(请写出篇名)在思想倾向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

同类题3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1)以欹为美  欹: (2)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鬻: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    (4)既泣之三日   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乃誓疗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纵之顺
B.穷予生光阴以疗梅
C.杭州西溪
D.梅欹之疏之曲
【小题3】翻译句子。
(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小题1】《病梅馆记》的作者龚自珍,字璱人,浙江杭州人,晚清杰出思想家,__________家,《己亥杂诗》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也 (2)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
(3)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4)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梅者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以夭梅病梅为业求钱也”中的“以”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B.有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C.遏其生气,求重价
D.而木之性日
【小题4】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小题5】有人评价《病梅馆记》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思想倾向上有相通之处,你同意吗?试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明良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凡兹三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言,古今之至诫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直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益久,则气愈媮 媮:通“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险
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   )
①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②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③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④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⑤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
⑥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A.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像这样不懂得廉耻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改变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如尊重臣子,他们也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2)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3)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