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到明清时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称为进士。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文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3)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2 11:3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懋,寿州人。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累进右都督,封宁阳伯,禄千石。永乐六年三月,佩征西将军印,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秋,故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国公、知院十余人,皆帅众相继来降。已而平章都连等叛去,懋追擒之黑山,尽收所部人口畜牧。进侯,益禄二百石。十一年巡宁夏边。寻命将山西、陕西二都司及巩昌、平凉诸卫兵,驻宣府。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还京,赐龙衣玉带,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三年奏徙灵州城。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十三年,福建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贼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赠浚国公,谥武靖。

(节选自《明史·陈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 / 以待敌来蹑 / 伏起纵击 / 敌死过半 /
B.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以待 / 敌来蹑 / 伏起纵击敌 / 死过半 /
C.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以待 / 敌来蹑 / 伏起纵击 / 敌死过半 /
D.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 / 以待敌来蹑 / 伏起纵击敌 / 死过半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册封是皇帝把勋封爵号授给宗族、后妃的仪式,陈懋北征有功,女儿被册封为丽妃。
B.宣德是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年号,宣宗是他的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的名号。
C.北狩的本义是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文中是英宗北征被俘的委婉说法。
D.宗人府是明清时期管理宫廷内务的机构,其长官为宗人令,常由亲王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懋镇守宁夏,善待降卒。他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镇守宁夏,善于抚恤投降的士兵,吸引北元残部纷纷归降。
B.陈懋骁勇善战,威震漠北。他多次随皇帝北征,在屈烈河破敌,伏击逃亡的敌军残部,解除边疆围困,威名震慑大漠以北。
C.陈懋忠于朝廷,深得倚重。明成祖北征途中病逝,京城守备空虚,他奉命与阳武侯薛禄率兵保卫京师,掌管前军都督府。
D.陈懋出讨民变,善用兵法。他率军讨伐邓茂七,采纳分兵扼守入海口的建议,招抚或追捕贼寇,最终平定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告病”。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只用于帝王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相应的称号,是为“赠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画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 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B.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 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C.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D.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小题2】下列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法,文中的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C.封建等级制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 如“辇”是指本来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平民一般出无车,士大夫有车但不能称辇。
D.古代“仕”多与官职有关,像做官叫“出仕”,做官的经历叫“仕途”,宫女或上流社会的女子叫“仕女”,获得的最终官职叫“致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决定迁都北京,李时勉上书指出大兴土木的过错,又认为有远国的使者入京进贡不应该让他们在京城群居,触怒皇上,不但建议没被采纳,不久还因谗言入狱,一年多后才官复原职。
B.洪熙元年李时勉又因上书触怒仁宗,仁宗召他问话,他也不屈服,获罪降职,后来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几乎丢掉了性命,仁宗直到临终时都没有原谅他。
C.宣帝即位一年多后,准备亲自审讯李时勉,先派使者去把李时勉绑来,又令王指挥直接捆他到西市问斩,不必面见,好在两拨使者没有碰面,这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D.李时勉刚正不阿,仕途几起几落,是有明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大臣,还对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或参与编纂了《成祖实录》和《宣宗实录》。
【小题4】文言翻译
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② 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吏部,“六部”之一,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今皇帝的,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嘉靖皇帝时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小题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欧阳) 欧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崔)祐甫曰:"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籓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贿】__________________ 【韪】_________________【谟】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敞,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日:“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讳,祎叱日:“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日:“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日:“今虽孔圣,义不得存。”林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逢使致祭,具衣冠敛之。建文中,子绅讼事,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注)大本堂:明初太子读书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B.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C.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D.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渐西既平/科敛当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内容包含皇帝日常起居、言行等,也可是负责这类工作的职官名。
B.召对指古代的君主召见臣下,让他们回答有关政府施政的相关事务、经书典籍的义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C.职方是掌管與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的官署名称,唐宋至明清时期都在兵部设职方司。
D.建祠指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供舍,后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不能为活人修建祠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才思雄健,仪表堂堂。他自幼聪明有才华,成人后伟岸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深受赏识,屡担要职。他被太祖招到新创建的礼贤馆,多次升迁后担任了侍礼郎;明太祖有时虽不能完全接受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精通史事,善于开导。他与宋濂同为总裁编修元史,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给太子讲授国史,能够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富有谋略,临危不惧。他出使云南恩威并施,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武;继之又警告梁王归还版图,否则后悔无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