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 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繼,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抱女,抚爱,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小题1】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生有光   期:满一年B.然颦蹙顾诸婢曰 数:几个
C.于是家人画工画   延:邀请D.县城东南三十里 去: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二子肖母也 毋吾
B.抚爱,益念孺人   燕赵收藏
C.世有无母之人 能衔哀致诚
D.期抱女   早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项脊轩志》一样文风自然,“不俟修饰而能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方苞语),融情于朴实的记事中,不刻意煽情,却自有真情流露。
B.本文语言简洁朴实,无浮华藻饰之词;作为人物事略,虽以记叙性语言为主,但说到动情之处,也偶有如“天乎痛哉”的抒情性语言。
C.本文取材点面结合,既有对周孺人生平、为人、性格的概括介绍,也有如关心子女读书这样的具体事例的记叙。
D.本文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归有光母亲周孺人勤于操劳、治家有方,对子女爱护有加、对仆人也有恩德,却为子女太多所烦而服用偏方自尽等琐事。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7 05:4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项脊轩志》二~五段,完成下列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宴:宴会
B.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获取功名
C.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体现归有光丧妻后悲痛感情的一组是( )
①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②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④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妪,先大母婢也
【小题4】“瞻顾遗迹”,作者为什么“长号不自禁”?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等到)
B.以手门(关闭)
C.余牖而居(打开)
D.今已亭亭如矣(伞)
【小题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令人长号不自禁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之二虫又何知
D.非我也,岁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先写“可喜”再写“可悲”由“喜”到“悲”就是全文的结构脉络。
B.第一段描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情况,把一间极普通的斗室写得那么可爱,正是作者喜爱这间书房的感情的反映,所以,作者写“可喜”的本意就是为了写“可喜”。
C.文章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D.第四、五段是作者于若干年后所作的补记,既写了温馨难忘的婚后生活,又因物是人非,蕴藏着今昔沧桑之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同类题3

三、阅读《项脊轩志》片断,完成试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____)为墙,凡再变(____)。家有老妪,尝居(____)此。妪,先大母婢(____),乳二世,先妣抚(____)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可填入上面文字空白处括号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  矣  于  也  之 B. 已  矣  于  矣  其
C. 且  矣  乎  也  之 D. 且  也  于  也  彼
【小题2】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西举巴蜀 B. 东犬西吠
C.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 北救赵而西却秦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错杂
B. 旧时栏楯,亦遂增 胜:美好的景象
C. 妪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每:每次
D. 吾家读书久不    效:取得成效
【小题4】下列各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首先是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东家的狗(因为院子相隔)在西院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C.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
D.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取得效果,这孩子在成长,那么(取得成效)就指日可待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偃仰啸歌   (2)大母过余曰   (3)以手阖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雨泽下注”中“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前辟四窗B.东犬西吠
C.皆可指数(《黄州快哉亭记》)D.未云何龙(《阿房宫赋》)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归有光书斋名。“志”,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B.本文作者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
C.“三五之夜”即衣历每月朔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五这一天。
D.“来归”指嫁到我家来,“归宁”指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省亲。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小题5】本文题目是“项脊轩志”,实际目的却不在写轩。试分析作者巧妙的构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友方思曾墓表
归有光
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其相爱慕如此。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厝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
B.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   币:钱财
C.辄返棹登金、焦二山   棹:船桨,代指船
D.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   童:未成年的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数自请行     数:多次
B.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将:率领
C.口不能道辞 辞:辞别
D.南绝幕,遇前将军 绝:横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及止。
(3)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4】简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