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万侍郎书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念三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①;才不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中。拊循劳来②,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今被挫诎③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自达于朝廷?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俊驰骋;妄自测拟,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又取信于所使咨访之人。只如不睹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又加以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能自明也。
夫士之所负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而去之。譬行舟于水,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之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④者,不徒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敕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渎,无任惶悚。不宣。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出宰百里:出任县令。②劳来:慰问、劝勉。③挫诎:摧挫贬黜。④此人:作者自指。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    逾:超越
B.才不迨志 迨:到
C.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 视:看待
D.值风水之顺快    值:正赶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鳏,老而丧子的男人。寡,指丧夫的女子。
B.阁下:对人的敬称,以前多用于书信中。初为对显贵者的尊称,后乃泛用。
C.桑梓:指家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们就用物代处所。
D.有司:指官吏。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可以称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自达于朝廷?
(2)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归有光辞官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8 01:5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生女淑静,淑静,大姊也。而生有光。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矣。世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有删改)

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孺人:明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②纑:麻线。③龃龉:牙齿上下不整齐,指不顺畅。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生有光     期:一周年(后)
B.于是家人画工画 延:延请
C.县城东南三十里 去:距离
D.室弃物 靡:浪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淑静,大姊也 儿女大攀衣
B.诸儿见家人泣,则随泣 孺人吴家桥
C.户内洒    余则茫
D.无一字龃龉,喜     世有无母之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B.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有没有丢失的东西
C.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
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在背后说坏话
D.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
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以二子肖母也
②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小题5】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 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繼,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抱女,抚爱,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小题1】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生有光   期:满一年B.然颦蹙顾诸婢曰 数:几个
C.于是家人画工画   延:邀请D.县城东南三十里 去: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二子肖母也 毋吾
B.抚爱,益念孺人   燕赵收藏
C.世有无母之人 能衔哀致诚
D.期抱女   早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项脊轩志》一样文风自然,“不俟修饰而能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方苞语),融情于朴实的记事中,不刻意煽情,却自有真情流露。
B.本文语言简洁朴实,无浮华藻饰之词;作为人物事略,虽以记叙性语言为主,但说到动情之处,也偶有如“天乎痛哉”的抒情性语言。
C.本文取材点面结合,既有对周孺人生平、为人、性格的概括介绍,也有如关心子女读书这样的具体事例的记叙。
D.本文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归有光母亲周孺人勤于操劳、治家有方,对子女爱护有加、对仆人也有恩德,却为子女太多所烦而服用偏方自尽等琐事。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B.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
D.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小题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妣尝一至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
A.逾庖而宴
B.东犬西吠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小题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逸事。
B.本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同类题4

   沧浪亭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记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

虽然,钱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官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

(简注)
①沧浪亭:苏州名园之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本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字子美)在园内造了一座沧浪亭,遂成为园名。沧浪,青苍色。②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镠,官拜节度使。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下文“广陵王”钱元璙系钱镠第六子(一说第四子)。③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这里指内城。④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孙承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人,钱镠的孙子钱俶纳其姐为妃,因而擢处要职,性奢侈。⑤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传说太王准备将幼子季历立为王,于是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就远避江南,遂为当地君长,成了春秋时吴国的开国君。⑥阖闾: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阖闾之子,继阖闾为吴国君主。⑦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哥哥伍尚,被楚平王杀害,他投奔到吴国,曾辅助吴王夫差伐越。种、蠡:指文种和范蠡。文种,字少禽,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字少伯,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⑧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⑨澌然:冰块消融的样子。澌,冰块。
(阅读指要)
本文记叙了沧浪亭的变化,并以它与吴越王时的宫馆苑囿作对比,说明士能垂名行载,其遗迹就不会澌然俱尽。文章不事雕琢,语言简洁明畅,能于平淡质朴中见出深意。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园于子城之西南(______________)  (2)淮海纳土,此园不废(______________)
(3)钱镠乱攘窃(______________) (4)及四世(______________)
【小题2】归有光和苏瞬钦都写有《沧浪亭记》,但两文内容不同:苏文是记述____________,归文是记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以苏子美的沧浪亭与吴越王时的宫馆苑园作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全文写毕四段本已结束,但作者似乎意犹未尽,又补加一笔为第五段。试简述补段的作用。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②先妣尝
③顷,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客逾庖而宴”中的“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骊山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 后人之而不鉴之
C. 燕赵之收藏   D. 先大母婢也,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