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小题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
②以此之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小题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小题4】举例说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8 10:4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A.管夷吾于士  举:B.行乱其所为 拂:
C.亲戚之 畔:D.贫贱不能 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劳筋骨,饿其体肤 如土石何?
B.环而攻之不胜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C.域民不封疆之界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    已而细柳军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小题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D.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小题5】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同类题5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有所不辟也(_________)(2)尔而与之(_________) (3)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从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