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①蓄:积聚。②徼(jiào):边界。③斩:砍伐。④槁:枯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 蕃:多。
B.出淤泥而不   染:污染。
C.濯清涟而不   妖:过分艳丽。
D.不不枝 蔓:生枝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语段(甲)中作者所讲的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小题4】语段(甲)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与语段(乙)中京师对竹的喜爱是否相同?为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03:0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莫其妙
B.乎众矣/因地制
C.晋陶渊明爱菊/无有偶
D.香远清/精求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甲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令人心旷神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与“何陋之有”相照应,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小题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
异: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C.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莲,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⑤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花。⑥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⑦日:观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2)乎众矣(____________)
(3)芙蕖则不(____________)
(4)花之既谢(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小题3】谈谈你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理解?
【小题4】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芙蕖的?作者所表达情感与甲文有相似之处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淡笑有鸿儒(2)花之隐逸者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有水陆草木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C.濯清涟不妖可远观不可亵玩焉D.陶后有闻芳草
【小题3】(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小题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