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面小题:
材料一:
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之所以能让人耳目一新,是因为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地道的“中国创造”。老百姓之所以特别喜爱这档节目,是因为它没了往常靠明星脸吸人眼球的矫揉造作的表演,是地道的普通老百姓来唱主角,所有登台的选手都是从基层攻关夺隘起步,一步步战胜对手,最后冲向高峰对决。这个设计理念是让朴实的草根平民来演绎原生态的中国文化,它本身就打破了过去一贯盛行的“非明星便没有现众”的惯性思维。此外,在“百人团”“飞花令”等一系列的节目细节安排和精心编织的竞赛流程中,登台选手口若悬河,主持人仪态端庄,海内外观众倾心介入,不仅精彩纷呈.也把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深刻内涵,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加以展示,因此一个本来普通的综艺节目,便呈现了精彩迭出、好戏连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可以说,它是具有地道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一档综艺节目,它理应给中国时下的文化创新以更多更深的启示。
摘编自《为文化创新者点赞》
材料二:
西方物质文明的侵入与现代化传播形式无疑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接受内容、感受内
容的形式。曾经,中国人在残酷的暴力打击下如饥似渴地拥抱外来文明,盼望以此自强,
却在这一过程中矫枉过正,摒弃和遗忘了一些原本珍贵的精神文明。而在物质文明获得高度发展后,人们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精神家园的虚无。重新品味古老的歌谣,竟让我们获得如沐春风的感觉。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喜怒哀乐,究其本质,往往都有相似的心理成因。千年前的古人和今天寸步不离低头看手机的人同样为生活烦恼,同样存在感情困扰,同样为美好事物称赞,为美好的消逝感叹。今天的人不一定会写古诗词,但今天的人乃至未来的人,内心始终会留有诗意,人类尚在,诗意永存。所以古诗词在任何时代,凭借恰当的渠道与方式,都能成为流行文化,而不应在图书馆的藏书中昏睡,更不该沦为语文课后加于学生肩上的负担。
摘编自《<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意》
材料三: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时髦靓丽”?以广东粤剧院为例,该团近年来就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瞄准大学生群体,尝试用“互联网+戏曲”的理念吸引年轻观众。动漫主题粤剧《决战天策府》、以交响乐伴奏排演的《白蛇传·情》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走进剧场。“粤剧进校园”活动自2011年至今已举行80多场,受众累计达8万人,仅在2016年就做了22场。2016年5月底,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留学生汉语节目表演中,俄罗斯姑娘塔尼亚和美国小伙子乔治表演的粤剧折子戏《帝女花》之“香夭”片断,引发现场最热烈的尖叫声。今年春节前,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麦玉清率领七颗“新星”共同演绎的粤剧折子戏专场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让粤剧艺术生生不息。.
摘编自《<中国诗词大会》等人文综艺节目人气高涨》
材料四:
全球文化节目方向和模式的九大创新规律
(1)文化活动(现象)是文化节目的一大创意
(2)海外鉴宝类,穿越类文化节目数量多
(3)老套益智节目形式做创新
(4)文化节目的游戏化尝试
(5)文化节目戏剧化呈现
(6)文化与音乐玩混搭
(7)教学模式的文化节目改变主体身份
(8)文化纪实节目融入情感故事
(9)更娱乐的文化脱口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 参与人员 草根平民 节目形式 竞赛单元
B.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宗旨 演绎原生态中国文化 传播手段 恰当的渠道与方式
C.中国诗词大会 时代背景 物质繁荣后的精神贫瘠 播出目的 重塑精神于文化自信
D.中国诗词大会 创新模式 文化的游戏化 发展前景 多形式的吸收和融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四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的问题,而且都认为运用恰当的创新形式是可以让传统文化成为流行风景线的。
B.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古典诗词成为现代人谋求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并轨的契合点,而材料三认为戏剧可以提供更广阔的领域。
C.根据材料四中文化节目的创新规律,我们能够了解《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以及今后有待完善、借鉴、突破的方向。
D.尽管前二则材料给出了很多成例,但是包括古典诗词、粤剧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想要走得更远,创新形式、保持中国味是关键。
E. 四则材料的背后,折射的是国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愿景,同时也是各主流媒体自觉担负责任的体现。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谋求与时代并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4 05:2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新华社10月13日报道,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这120个酱油样品涉及48个品牌56个生产(代理)企业,30个为进口酱油,90个为国产酱油。试验发现,29个样品存在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情况,5款宣称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在营养元素等指标上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该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国没有“儿童酱油”的相关产品标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所谓“儿童酱油”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
利用现在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健康的心理,商家打出“儿童专用”的旗号牟利,早已是通行的、公开的做法:同样的商品,加上“儿童”二字就涨价,这些年被曝光的类似情况还少吗?儿童专用漆、儿童蚊香、宝宝驱蚊液、儿童家具等,只要加上“儿童”两个字,价格就会翻好几倍。
事实上,我国除了奶粉等少数食品制定了婴幼儿标准,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专门的标准,商家所谓“儿童专用”基本上是忽悠消费者,往往只是对成人用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改造,甚至只是改了包装而已。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专家和消费者组织开出的药方往往是,让家长们纠正砸重金让孩子享受高端消费的做法,抵制社会上的消费攀比风。这确实是个办法,问题是,只能依靠消费者自身吗?
消委会指出了“儿童专用”的虚假性问题,下一步应该是政府监管部门来解题了。对于这种欺诈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叫停、严厉惩治。既然目前很多食品、商品都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凭什么打出这样的旗号?某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是这些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对没有依据的所谓“儿童商品”,首先应该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界定为虚假广告。然后再根据广告法进行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消费者组织揭露“儿童专用”的虚假问题已有多年,但类似商品、商家依然招摇过市,没有收敛,监管部门还在等什幺?
(选自殷国安《“儿童专用”多为忽悠,不能只提醒消费者“自救”》,《工人日报》2018年10月l6 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试验报告来看,“儿童酱油”营养品质并不优于普通酱油。
B.商家从现在家庭重视孩子健康的心理出发,打出“儿童专用”的旗号,以此牟利。
C.商家对成人用品稍加改造,加上“儿童专用”的标签,基本上都是忽悠消费者的。
D.导致所谓“儿童专用”商品泛滥,其实家长消费攀比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意在表明实际上很多所谓“儿童酱油”只是欺骗消费者。
B.第二段列举了其他的所谓“儿童”商品,表明实际上商家只是以此来忽悠消费者。
C.作者针对商家欺骗消费者问题给开出的药方针对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二是政府监管部门。
D.第五段列举广告法中虚假广告的处罚,意在表明处罚所谓“儿童商品”有法可依。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周除奶粉等少数食品外对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制定专门标准,因此制定相关标准有必要。
B.广告法对所谓“儿童商品”的违法行为有很明确的规定,因此会减少这种违法行为。
C.如果“儿童商品”没有依据,根据广告法的相应规定,可以把它界定为虚假广告。
D.“儿童专用”的虚假问题已有多年,但是商家好像并没有收敛,说明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金的蝈蝈笼子
何立伟
老金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脑壳低垂,神情暖昧,手肯定忙着,却被桌子上厚厚的稿件所遮蔽,形容虽不可称鬼祟,但也算得上有几分诡秘。
唯有我晓得他在干什么。
老金的机发出急促叫声,必是有短信来了。整天的,他的手机如一只装了蝈蝈的笼子,时不时地那么叫着。手机一叫,老金便把脑壳低下去,手指一阵忙乱,当然就是在那里回短信。中文输入用的是拼音。湖南人,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拼起来麻烦。一二十字的短信,左摁右摁,一错再错,捉虫一般……
短信都是他女儿发来的。他女儿在北京念大一。很聪明的女孩子,但时常旷课,一个人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晒太阳,看闲书,听CD,然后,给老爸发短信。
聪明的女孩子大约都有点清高,一清高又有点孤独,一孤独就少朋友,少朋友就少沟通,于是愈加地清高,亦愈加地孤独。没有人好沟通,只好跟老爸说话,用滔滔不绝的手机短信。
“下午一个人跑到王府井,买了一件耐克T恤,还有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哈,又放你的血啦。”
“在三联买了本昆德拉的《无知》。喜欢这个住在法国的捷克男人。和他比,周围全是傻子。”
老金的回复都是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凡事都应当这样而不应当那样。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
“我把她当朋友一样。”老金跟我说。
当然。我指出,这仅仅是一种姿态。实际上,父女的关系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平等
“怎么这样说呢?”老金不满道,“不平等,她能给我发那么多短信吗?能大事小事鸡零狗碎的事都跟我讲吗?能这么全方位全天候地沟通吗?”
“那是因为她不想跟她的同学讲,她看不起她的同学。她没有交谈者,只好来跟你说。人总是有倾诉欲的。”
“你打击我。”老金说,很不屑地白我一眼,“你心理不平衡,因为你儿子不给你发短信!”
他说的是。我儿子也是大一,但极少给我发来短信。而我晓得,他的快乐统统来自他的同辈,而不是我这样的“半老徐爷”。如果他有话只肯跟我讲,我反觉得有问题。
对于我的观点,老金很不以为然,摇着脑壳,声明道,他和他女儿没有代沟。他女儿心高傲,是因为“哪个要她这样优秀”!
这时蝈蝈又叫了。老金低头看短信,脸上浮出极幸福的笑容。“念给你听啊,”他说,“‘你老是指责我旷课,给你个安慰吧。这次专业考试,我是全年级第一名。’你看你看,鬼家伙!”
老金的欢乐、担忧、欣慰、郁闷,全部来自他女儿的短信,这是老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但我担心这亦是他女儿的最大乐趣。我们彼此争论,但是没有结果。老金的生活,按照老金理解的那样自得其乐地过着。
到了大二的下学期,忽然,老金的蝈蝈笼子不怎么叫了。办公室一下子变得寂静,亦变得空虚。老金的脸有些灰白。我这个人有些麻木,刚开始尚没觉察到这是什么原因,只感到空气里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后来一想,哦,原来是老金的女儿很少来短信了。
我问老金怎么回事。老金叹了口气,说:“她可能找了男朋友了,她现在不和我沟通了。”
我说好哇老金,祝贺祝贺哇,早就应当是这样子哇。
老金点了支烟,深吸一口,望着窗外,一脸怅然,说:“你又打击我。”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老金和女儿短信沟通从多到少的经过,让读者看到了年轻人从青涩到成熟的人际交往过程的转变,也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B.结合文章中老金的女儿发给她的短信,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老金的女儿是一个聪慧优秀、生活讲究、渴望交流却又又有点清高孤傲的文艺青年。
C.文章通过老金发短信时憨态可掬的动作描写,看到女儿短信时的神态描写以及和“我”对话的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老金这个舐犊情深的慈父形象。
D.小说设置了多处对比:女儿跟父亲交流变化的对比,老金对女儿态度变化的对比,这些属于纵向对比;老金父女关系和“我”跟孩子关系的对比,这属于横向对比。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我指出,这仅仅是一种姿态。实际上,父女的关系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平等。
②但我担心这亦是他女儿的最大乐趣。
【小题3】试分析标题“老金的蝈蝈笼子”的意蕴和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与现代人生是什么关系?儒学在今天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这关涉儒学的本质。儒学以“道”为最高追求,这是理解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的关键。“道”无非就是指人的价值与信仰,指人生的追求、社会的遵循。那么,儒学之道主要包含哪些层面的“道”呢?

其一是天下为公的人伦之道。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天下为公”,这是儒家追求的王道。“公”与“私”相对,是人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彰显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提出“五达道”,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是人与人相处的五种主要关系,其他关系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达道者,大道也。五达道如何处理? 孔子提出的原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子把它称为“人义”,即为人者都应自觉做到。

其二是政之所成的为政之道。孔子常说“政者,正也”,“为政”无非就是“为正”。为政者皆有其位,他们更应该有其德,德位相配者才能为政治国。为政者要做到自身正,须先有对“正”的认知。春秋时期的郑国人子产说“学而后为政”。这个“学”是指正确的认知。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正”,传统的“大学之道”讲求培养君子,他们可以讲高深的学问,可以“喻于义”,他们的德行像“风”,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能担当、敢引领、格局大、有气象。时代顺利前行,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

其三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要想知礼又有道德,无论是为政在位者还是普通民众,都面临一个自身修养的问题。于是孔子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方法。这是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点,它被认为是孔子在人文规则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被推尊为全球伦理最基本的伦理框架。曾子说,孔子的学说“忠恕而已矣”。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仁,是儒学的核心。仁的本义是“反求诸身”,即反省自己,亦即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儒学是修己安人之学,看起来,孔子提出的方法十分简单,但在简单背后,却蕴含着一般人想不到的“不简单”。

最后是与时偕行的时中之道。中庸,就是中之用,也就是用中,把握中道。中庸要求不偏不倚,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作为方法论和处事原则,中庸或中道原则是对和谐的追求。人处在伦理关系中,和谐的关系应当君仁、臣忠,应当父慈、子孝,人伦关系都是相互的、双向的,把握其间的平衡就是和谐,就能发现中和之美,这就是“天地位”。只有天地各得其位,才能“万物育”。只有稳定,才能生长;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从社会管理的意义上讲,中庸指不断纠偏的过程。孔子说:“夫礼,所以制中也。”按照中道学说,人要按照该做的去做,这就是“以礼制中”。如有人不能做好,就要教育引导,这就是“以型教中”。如果有人违背道德规范,甚至伤义败俗、危害社会,教育也不起作用,那就要“以刑教中”,这就是加以强制,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摘自杨朝明《儒学与现代人生的关系》,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伦之道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基础之上的,就是指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
B.为政者要做到德位相配,真正达到“为正”的目标,就必须对“正”有正确的认知。
C.孔子儒学的核心就是仁, 也就是忠恕之道,孔子认为这可以作为他的学说的全部概括。
D.时中之道要求把握人伦关系的平衡与和谐,君仁而后臣忠,父慈而后子孝。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上是总分关系。
B.文中多次援引孔子及其弟子的原话,清晰地表明了儒家的观点。
C.文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儒学之道的内涵,并对它们分别做了评价。
D.文章末段从方法论、处事原则和社会管理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恕之道强调人的自身修养,人伦之道强调入的公德意识,儒家强调要内外兼修。
B.为政者明是非、知荣辱、能担当、敢引领,他们是时代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C.宋代朱熹说“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这和孔子的忠恕之道是一脉相承的。
D.“以礼制中”“以型教中”“以刑教中”是纠偏逐步加强的过程,最终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然而,飞速发展的网络文艺在高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轨迹上仍存在低俗、庸俗、媚俗、原创遗乏等问题,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我国正处于飞速变革的新时代,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而必须立足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赋能都对网络文艺下半场的发展提出现实性和经典化诉求,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也逐渐增多,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聚焦我国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代表作。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成为网络文艺书写新时代伟大变革伟大实践的紧迫任务,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现实题材数量的简单增加还不能真正改变现有的文艺创作格局,网络文艺要真正有一番作为,需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呈现质的提升。我们要警惕当前网络文艺现实题材的泡沫化、同质化,以及一些所谓的“冲奖文”对现实的机械排列。同时还应看到,一些被归入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作品看似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却也是自带网络写作惯有的金手指、操作系统、随身空间等升级技能,不免重复着凡人修仙、穿越重生的游戏套路这样的想象无疑是一种白日梦般的欲望叙述,无法触及现实生活的坚硬和痛感,也就无从谈及把握时代生活脉搏,不能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晚明戏曲小说追求思想解放之风,“五四”新文学吹响启蒙与救国的号角,当代文学与文艺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那么,网络文艺又将绘写怎样的新时代精神图谱呢?网络文艺要满足人们对多层次、高品质阅读的期待,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和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展现新时代人民生动丰富的精神风貌,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气象,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但客观而言,与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愉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因此,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摘编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网络文艺响应现实性和经典化诉求,现实题材逐渐增多,出现了一些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B.网络文艺在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时,既要注重现实题材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数量基础上的质的提升。
C.网络文艺要满足人们对多层次、高品质阅读的期待,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D.在成功输出文化产品方面,中国网络文艺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经验不足和影响力不够的差距。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中国网络文艺近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人手,提出当前网络文艺的使命,总领全文。
B.第二段运用例证法,用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证明网络文艺创作只要关注现实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C.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描摹时代现实画卷的重要性,态度鲜明.
D.第五段对中国网络文学如何引领文化风向提出建议,包括加强原创品质提升和全面反映时代精神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解决了低俗、庸俗、媚俗、原创匿乏等问题,网络文艺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就能够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B.网络文艺创作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将难以受到大众喜爱,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C.凡人修仙、穿越重生之类的网络文艺,只是自日梦般的欲望叙述,无法触及现实生活,不能传递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D.盛唐诗歌、晚明戏曲、“五四”新文学、当代网络文艺都绘写了时代精神图谱,可见任何时代的文艺都是那个时代精神图谱的体现。

同类题5

   师戒

刘庆华

杨三枪是一位老猎人,他带有一个徒弟,外号叫田憨皮。

每当进山打猎,田憨皮便握着一根光秃秃的棍子跟在杨三枪身后。遇上猎物,田憨皮端起棍子模仿杨三枪,眯着一只眼睛瞄准目标。杨三枪手中的枪响后,前方猎物倒下。紧接着,杨三枪便问田憨皮那句重复了不下一百遍的话:“刚才你瞄准了吗?”

“瞄准了。”田憨皮回答。

“可我明明看到你的枪口偏了!”杨三枪鼓起眼睛喝道, “一年瞄不准,你就一年别想摸真枪!”杨三枪满脸愠色。这是他师承一脉的授徒方式,打猎用的火药都是自己制作,工序复杂而危险,故倍加珍惜火药,从不让徒弟真枪实弹地演练。

杨三枪有一条雷打不变的师戒——出猎不打三春鸟,鸟崽窝里盼娘归。并有一个原则:每次进山不超过三枪。

跟随杨三枪打猎的时间长了,田憨皮慢慢悟出了一个理论:速度取决于角度,眼力取决于定力,枪法取决于打法。每当发现猎物,他便竭力克制躁动的情绪,动作敏捷、神情专注地端起棍子瞄准目标的要害部位。杨三枪发觉田憨皮不再像以前那樣心浮气躁,“枪法”有了很大进步。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田憨皮依然握着那根光滑的棍子跟着杨三枪出猎,毫无半句怨言。这天进山后,杨三枪突然把鸟枪交给田憨皮,“今天这三枪由你来打,如果有两枪打中目标,你就可以出师了。否则,你回家挑着大米来再学。”

田憨皮兴奋地接过鸟枪潜进密林,在一道山梁后面发现了目标。田憨皮手中的枪响了,前后不到三秒钟,一只黄猄倒在林子里。杨三枪走过去提起倒毙的黄猄说:“这一枪打得不错,继续!”

两人穿过一片树林,田憨皮发现山沟里有一只长尾山鸡,毫不犹豫地举枪射击。随着一声枪响,山鸡连惨叫声都未发出,翅膀扑腾几下后,不再动弹。

杨三枪弯腰捡起山鸡,发现沟里有一窝温暖的山鸡蛋,顿时脸色铁青。

两枪连中猎物,田憨皮心中窃喜,不无傲气地问杨三枪:“师傅,还要我打一枪吗?”

杨三枪面无表情地点头。

师徒俩来到一片坡地,看到一头大野猪带着三头小猪崽在啃地瓜。田憨皮两眼发光,射箭般地躬腰前进。野猪似乎听到了声响,拔腿便逃。“砰!”枪响了。大野猪栽倒在地,突然爬起来继续狂奔,几头小猪崽惊慌地跟着奔跑。见此,田憨皮拿起棍子追赶。

杨三枪一声喝令:“回来!”

田憨皮悻悻返回,“师傅,怎么啦?”

“既然你一枪没打死它,说明它命大,那就放了它们!”杨三枪严厉地说。

“师傅,我可以出师了吗?”田憨皮问。

“你今天的考试不及格,回家挑大米来,继续学!”杨三枪郑重地说。

一个月后,杨三枪再次考核田憨皮。在密林中,田憨皮第一枪便猎获了一只飞奔的果子狸。接着,他发现一只肚子滚圆行动缓慢的兔子,开了第二枪。师徒俩走近一看,兔子却毫发无损地趴在地上,一会儿便生下了几只小兔。田憨皮问杨三枪:“师傅,还要我打一枪吗?”

杨三枪摇摇头,微笑地说:“你可以出师了。”

田憨皮回到了家乡的十里大山,闲时背着鸟枪,严格遵循师戒上山狩猎。一天,他在山林里发现一只硕大的豺狗,顿时怒火中烧,脑海中浮现起母亲的埋怨声:“今天豺狗又下山叼走了一只母鸡,你学会打猎有个屁用!”他曾多次追剿豺狗,却频频失手。豺狗非常狡猾,善打游击,你追它跑,你退它进,你休它扰,防不胜防。他曾尝试用母鸡引诱,豺狗却不上钩,让他恼羞成怒。

田憨皮举枪瞄准豺狗,在手指即将扣下扳机的一霎那,他发现豺狗的眼睛死死盯着枪口一动不动,眼里露出一丝乞怜的神情。田憨皮猛然一怔,手指松开扳机,端着枪从侧面绕过去,一步步逼近目标。豺狗沿着树杆兜圈,嗓子里发出焦急的“汪汪”声。距离豺狗约十来米时,眼前的情景让田憨皮大吃一惊,庆幸没有开枪违背师戒。田憨皮盯了一眼豺狗,背起鸟枪转身走了。

说来也怪,后来几年里他家的母鸡很少被豺狗叼吃。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三枪之所以叫杨三枪,是因为他每次进山不超过三枪。文中描写杨三枪发现温暖的山鸡蛋时脸色铁青,阻止田憨皮追杀野猪,甚至说他考试不合格,这些都表现了他内心的良善和对师戒的践行。
B.小说塑造人物生动形象,手法多变,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田憨皮考试时的兴奋。
C.杨三枪从不让徒弟真枪实弹地演练,只是因为打猎用的火药都是他自己制作,工序复杂而危险,火药也显得格外珍惜。
D.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前部分对田憨皮进行考核到后部分田憨皮考核成功,展现出田憨皮对师戒理解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小题2】小说题目为什么要叫“师戒”?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小题3】田憨皮为什么会放了恨之入骨的豺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