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作者为把“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讲得生动具体,举了哪些例子?
例子
论证的分论点
郭沫若改字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王若虚改文

韩愈、贾岛吟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11 11:4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

赵启正

“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全,只能读几页,认识几个中国人,于是就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了。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机会,为公共外交做出贡献。

我认识一位上海的书法家,多年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不仅给韩国人、日本人讲解,也给欧美人讲解。他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书法研习建立了很好的友谊,通过书法,潘基文表示更理解中华文化了。其实,如果尽心,每个人都可以有为公共外交做贡献的机会。

当代的公众已经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众”,更成为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相比,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于前者。也正因此,许多国家把公共外交提升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美国1999年就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的职位,英国在2002年也设立了类似职位。在许多国家,由民间主动承担的公共外交更是风生水起。

今天,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构成了国家的整体外交。当然,公共外交领域里,政府也是外交主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是近年中国举行的标志性公共外交活动。而其他如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社会精英等,乃是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广大公众则是基础,他们在外交的重点、方式上各有例重,形成了互补之态。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有某种隔绝,外部世界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观察和评论,以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开展公共外交是中国的迫切需要。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阁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实质上属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中国的公共外交本着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力求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这与有的国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压他国的手段来推销自己价值观和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8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负面影响。公共外交并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实际上,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是正面的公共外交。所以,公共外交的效果不仅仅是对外说明中国,反过来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让公众明白做好自己就是一种爱国,你的言行就是在表达中国。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因此,在许多国家,新式公共外交风生水起,
B.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冷战思维的影响,从而改变 国际舆论中与实情严重不符的中国形象。
C.公共外交实质上属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
D.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只需要人们注意个人言行,做到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行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思路论述,既逐层推进,又横向展开。
B.本文在举例分析时,既有个人生活中的事实,也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事件,说服力强。
C.文章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的理念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
D.文章最后一段以出境旅游的游客为例,既贴近大众的生活实际,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家通过书法帮助潘基文理解中华文化,说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表达中国的一种有效方式。
B.美国、英国相继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或类似的职位,这种重视公共外交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C.开展公共外交,纠正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的迫切需要。
D.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即使无意识进括公共外交,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找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都属于此类。一类是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困难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这些情感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需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这些隐私有时也需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憋在心里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不说有其独到精辟之处。
(节选自易中天《交友之态》)
【小题1】根据文中画线句,举出“大政治家”或“学者诗人”中的一例,略作阐述。
【小题2】中国传统文化将“朋友”列为“五伦”之一,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有其精辟之处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6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新华字典》自20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伴随了几代人的启蒙教育,身上附着了不少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该App一上线便赢得了网友的关注。可网友发现,免费版一天只能查两个字,想要继续使用,就得付费40元。而纸质版的《新华字典》在某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19.9元。
事实上,付费很正常,尤其是对于《新华字典》这样的经典权威工具书来说,再加上邀请著名播音员李瑞英朗读,也算有诚意。但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里,这样的付费模式却显得过于“20世纪”。
工具类软件的收费模式有两种:付费或免费后以增值服务收费。前一种是用户直接付费下载,想要走通付费模式就必须拥有“护城河”,比如Photoshop等,在技术上的无可替代保证了用户的付费可能。 
而对于其他工具类软件来说,通行的途径是“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比如让免费用户享受基本的查询功能,而如果需要去除广告、使用更多附加便利功能则需要额外付费。从商业逻辑上说,这是先用免费保证基本用户数,再从免费用户中定位出付费人群收取费用。  
《新华字典》固然权威,但在随手“百度一下”就能查询字词意义的时代,它已经丧失了最大优势。现在这个每天免费查询两个字的设定更显得没诚意,既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也不能让人激起付费欲望。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模式是用户导向,先满足用户需求,再来建立付费模型。但《新华字典》App如今的模式却只考虑了自己如何收费,而没有考虑花费流量下载的用户能得到什么。要求网友下载一个App再付费40元查询网络上遍地免费的内容,如果为现在的《新华字典》App总结一个模式,那就是传说中的“信仰充值”。信仰充值指的是网友在面对明明可以免费获取的内容时,依然出于热爱、志趣认同等原因选择付费。而《新华字典》App似乎还没到那一步。 
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出发,《新华字典》App完全可以凭借权威和专业走免费流量和广告的模式,或者是提供更多有创意的附加价值,甚至是向教育和咨询延伸等,这一切的前提是用户需求至上。但如今过度短视的付费模式使得这款App陷入尴尬:免费的部分不被网友认可,付费的部分没办法为用户提供价值。 
《新华字典》App的开发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开发者首先要学会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先为用户创造价值,再来为自己创造利润,这种理念恰恰与传统、权威和垄断背道而驰。学会扭转思维拥抱用户,这是拥抱互联网的第一课。
【小题1】下列不属于“《新华字典》App陷入困境”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该App难以体现附着在伴随几代人启蒙教育的《新华字典》上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
B.该App每天只能免费查询两个字的设定不能满足人们日常之需且无法激起付费欲望。
C.该App的产品模式只考虑自己如何收费,很少考虑消费者付费之后下载能得到什么。
D.该App目前不具备这种付费模型——大众出于热爱、志趣认同等原因的“信仰充值”。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华字典》是经典权威工具书,再加上邀请播音员李瑞英来朗读,《新华字典》App收费在今天实属正常。
B.“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是工具类软件通行的收费模式,需软件自身技术上的无可替代来保证用户的付费可能。
C.凭借自身的权威和专业,加上提供有创意的附加价值付费模式也许能使《新华字典》App走出目前的窘境。
D.扭转思维,先为用户创造价值,再为自己创造利润,应成为《新华字典》App开发者拥抱互联网的第一课。
【小题3】结合全文,为《新华字典》App如何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提供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