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脁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罗曼司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但是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秾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晋人的书法是这美的最具体的表现。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棨,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还在于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个性价值之发现,是“世说新语时代”的最大贡献,而晋人的书法是这个性主义的代表艺术。到了隋唐,晋人书艺中的“神理”凝成了“法”,于是“智永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
(节选自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
【小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晋人的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人的书法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书法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B.晋人的书法是自由的精神人格最适当的表现,是晋人之美最具体的表现。
C.晋人书法中的行草是最适宜于表现其优美的自由的心灵的艺术。
D.晋人的书法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的一个时期,因此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B.从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方面看,汉代和唐代都比不上魏晋六朝,魏晋六朝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都发挥到了极致。
C.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而魏晋六朝不是这样,它倾向于简约玄澹。
D.个性价值之发现,是汉末魏晋六朝的最大贡献,而晋人的书法是个性主义的代表艺术。到了隋唐,晋人书艺中的“神理”凝成了“法”,书法开始走下坡路了。
【小题3】(小题3)根据文章第四段,概括晋人行草艺术的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4 05:40: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小说当成生产思想和储存思想的工具,相信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如果人们要表达思想,为什么要采用小说的方式,直接写成理论文章不是表达得更直接、更明确吗?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小说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在日益开闭的公共话语空间里,小说家应该具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应该通过小说直接参与到对社会,人生进行理性的思索中来。另一方面,小说作为观察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整体把握复杂性的独特优势。

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人们对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认识得更加清楚,而抽象的思想理论往往难以统领这个复杂的世界。理性思维和理论思维采取抽象的方式,把世界活生生的细节抽象成一个个概念,把世界上各种类型的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爱打呼噜的人和爱吃零食的人,都抽象成一个“人”字,而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这些血肉都被抽象掉了。过去崇拜抽象思维时,会认为这些血肉对于认知世界没有意义,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细节,这些血肉,对于认知世界是很重要的方面,这时候就显出了小说思维的长处,小说是作家构建的一个形象的世界,形象具有多义性,同一个形象,因为读者条件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理解。小说形象也是一种意义符号,但它是一种能指远远大于所指的意义符号,这一特点更好地吻合了人们对于世界复杂性的认识。小说用形象来思维,就是一种有血肉的思想,就带来了小说思想性的神奇性和无限可能性。

昆德拉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是非常强调小说的思想能力的。他很欣赏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就因为他在阅读这部小说时。被作家的思想所震撼,他感叹说:“判断一个时代的精神不能仅仅根据其思想和理论概念,而不考虑其艺术,特别是小说。19世纪发明了蒸汽机,黑格尔也坚信他已经掌握了宇宙历史的绝对精神但是,福楼拜却发现了愚昧,在一个如此推崇科学思想的世纪中,这是最伟大的发现”昆德拉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小说在总结一个时代的精神实质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家应该成为思想家,但同时作家又不能代替思想家,相反。作家经常要从思想家那里吸收思想资源。因此,作家和思想家自现代社会以来逐渐结成了最亲密的联合阵线,作家和思想家的结合,就将思想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的程度。思想家提出了新的思想,小说家将血肉赋予了各种思想,同时也就更加深化了思想。

小说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表达思想。铁凝曾把这种小说的特殊表达称之为”思想的表情”,她说:“小说必得有本领描绘思想的表情而不是思想本身,才有向读者进攻的实力和可能,”“思想的表情”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小说家并不是像思想家那样直接宣讲思想,他不过是在描绘思想的表情;一般的读者阅读小说也只是在感受思想的表情,而不再去追究思想本身;但批评家要做的工作则是对隐藏在表情背后的思想进行阐释,甚至应该将小说中的思想激活,使其变得更加丰富。

(摘编自贺绍俊《小说:为时代生产和储存思想》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文章表达思想比小说更直接,更明确,这也是很多人质疑把小说当成生产思想和储存思想的工具的原因。
B.进人现代社会以后,公共话语空间变得更加开阔,这要求小说家应更具担当,通过小说理性思索社会、人生。
C.小说作为一种人们观察世界的重要方式·具有整体把握复杂性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文体无可比拟的。
D.小说用形象来思维,小说建构的世界是一个形象的世界,小说的形象性更有利于人们认识抽象,复杂的世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说具有为时代生产和储存思想的功能为立论,并指出小说家通过形象赋予思想以血肉,深化思想。
B.文章提出问题后,从小说是一种有血肉的思想、小说的思想能力和小说的“思想表情”三个层面进行论证.
C.文章既讲道理,又摆事实。层层深入地论证了小说在总结一个时代的精神实质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D.小说能够通过丰满的形象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为小说具有整体把握世界复杂性的独特优势提供了例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形象是一种意义符号,这种意义符号会因为读者条件的不同而理解不同。这正好吻合了人们对于世界复杂性的认识。
B.昆德拉非常强调小说的思想能力,在阅读完《包法利夫人》后,他认为,判断一个时代的精神不能不考虑这个时代的小说。
C.作家不能替代思想家.思想家能为作家的创作提供思想资源,如果作家和思想家能够相结合,就能充分地发挥思想的力量。
D.小说不直接宣讲思想,而是通过描绘“思想的表情”来表达思想,如能将隐藏在表情背后的思想激活,内涵将变得更丰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中国电影中的“美国想象”
葛金松 虞吉
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由封闭走向全球化并被纳入到新的全球场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关联。
②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美国意识形态渗透,使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不断被解构。以传统儒家文化和乡俗文化为参照,对立与碰撞中的崇拜则成为了世纪之交进行“美国想象”的基点。
③“美国想象”作为一种电影文化现象出现并非偶然,这与亘古不变的“大国情结”密不可分。当大国的行为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时,对美国的臆想和想象又给观众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力度,而且它形成的张力与应力也给“大国情结”的宣泄搭建和扩大了路径。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百年近代史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种失落感和集体性精神创伤,中国的大国身份被历史暂时性“潜移”,但中国始终对大国身份和历史性无法释怀。《大撒把》、《北京人在纽约》等表面上探讨的是亲人情感的跌宕、家庭生活的起伏和文化对立问题,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大国情感、观念的纠葛和冲动,特别是屈居于美国篱下的焦虑感。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与成就所遗留并积淀下来的“世界中心意识”以“美国想象”来呈现,这倒有一点古人词句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思。
④电影作为一种话语媒介,它导入了民族心智、思维和性格,就像王德威学者所说:电影和文学是对社会思维和社会心态的想象,它们成为“想象社会思维和心态”的方法。遵照电影的这一艺术特性,按照固有的思路和逻辑来进行“美国想象”的电影能够为触摸“大国情结”提供一种抚慰和想象性解决。
⑤新世纪大电影中的“美国想象”不再是八九十年代那种崇拜、迷恋和“单边主义”的塑造,而是在一种新的视野下对中美平等关系进行构置,实现两种文化的连接。被称为“现象电影”或“话题电影”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无不给予两种文化平等对话的想象,《中国合伙人》中三次高考失败、经历困厄、磨难的底层青年成东青,通过自己勤奋和努力成为拥有财富和地位的成功者,而且最终在国贸大厦谈判中实现翻盘。这种“美国想象”,不仅是中国人“潜意识”下“大国情结”的凸现,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国家言说”。在模糊了两种意识差别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成功”、“新的圆满”给人一个新的期望和兴奋。
⑥“美国想象”在中国电影的呈现也许只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隐含商业策略的以“文化差异”为噱头,为永无餍足的欲望服务、也许反映了当下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强势裹挟下的处境,但从“大国情结”契入的阐释分析,显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作者为西南大学传媒大学教授,内容录用时有删改)
【小题1】文中“美国想象”的含义有哪些?
【小题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3】请结合文章,对最后一段中“合理性”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缘木求鱼”,这是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对美国此次贸易保护措施的普遍看法。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经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各国人民交往,美国自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任性地玩弄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本行不通。而企图通过打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更是误入歧途、错上加错!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因果颠倒。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而是要扩大美国出口。贸易是两国企业、消费者在自愿基础上做出买卖选择的结果,放宽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才是增出口、减逆差的正解。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限制对华出口,尤其是美国高科技产品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却始终不愿卖给中国。人家想要的,你捂着不卖;人家不想买的,你却强买强卖,自然就会扭曲市场交易,造成国际贸易不平衡。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如果出口管制放宽,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不放松出口管制,反而一再加强进口限制,美方的套路无异于扬汤止沸、火上浇油,只会进一步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罔顾事实。近些年,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成果有目共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严格遵守规则,切实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已下降到去年的1.7%左右,同期美国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比,则一路降至2.3%。面对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和努力,面对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美国却搞选择性“失明”“失忆”,把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简单归罪于中国,挥舞着贸易保护的大棒,粗暴要求中国减少千亿美元贸易顺差,这完全是不讲事实、一厢情愿,办不到、达不到,已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抵制。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是非不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决定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上必然有逆差,且这种逆差不仅对中国有,跟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与此同时,美国又必须保持比较大的贸易逆差,才能向全球输出美元,维持美元的国际支付货币地位。一边享受着世界各国贡献的廉价优质消费品,一边又在责骂别国占了便宜,这种畸形的心态和做法,早已为全球众多经济体所不齿。不问贸易失衡的对错黑白,一味迁怒中国,美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败得很难看。
(摘自《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06日 02 版,吴秋余《美国为逆差大打出手是缘木求鱼》,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普遍认为美国此次玩弄的贸易保护措施是“缘木求鱼”。
B.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只要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就不会误入歧途。
C.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有效的办法不仅是限制中国出口,更是要扩大美国出口。
D.各国要增出口、减逆差,必须自由选择,不受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敏锐眼光、理性思维,驳斥了美国企图挑动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
B.文章从中美角度,以总分议论结构,深刻批驳了美国挑动贸易战的三大错误。
C.文章在驳斥中以事实论证、反证、对比论证,指出美国挑动贸易战定会惨败。
D.文章针对问题,论述的层次分明:美国错在因果颠倒、罔顾事实、是非不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美方放松出口管制,减少进口限制,就不会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
B.美国政府不限制特别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才是扭转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最明智选择。
C.如果能正视并加强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不搞贸易保护,美国贸易逆差占比就可能下降。
D.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储蓄率较低、消费率较高,在全球贸易上必然出现其他国家没有的逆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道家经典《文子》,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古和今、变和常的问题,自古为中国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在以农业立国的环境下,我国是一个敬重传统的国度。传统就是百科全书,不仅是人们的智慧之源,也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考方向,甚至有时就是现成答案。
但社会是复杂的,事情总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一味重复前代教条与范例,很可能事与愿违。宋襄公面对强悍的楚师狃于旧”礼”,惨败于楚。同样,王莽改制笃信儒家古文经,并以此为古代圣王治国的金科玉律,最终天下大乱,民众接竿,新莽覆亡。宋代奉行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依据防范武将擅权的经验编出“阵图”对前线的战事百般制约,甚至宋仁宗亲自编写《神武秘略》赐予北方边陲将领。在怀疑、猜忌与脱离实际的乱指挥之下,宋军战斗力低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事中频频失利。如果士大夫理想地沉浸在古代某家学说中,不能以冷峻的现实为出发点,自我玩赏则可,一旦走上政治舞台就会给社稷苍生带来芟夷大难。
况且不少人对前代法则经验的汲取并不正确。秦并六国之时大多数臣子赞同分封同姓子弟,而李斯力排众议,陈说他们没有看出周代分封的弊端;刘邦鉴于异姓王离心离德,错误吸取了秦亡的历史教训,大封同姓诸侯,最终酿成七国之乱。好的政治家就像良医一样,对待千变万化的病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剂。
这种变革的思想,不仅被法家奉为圭臬,同样是儒家的重要理论构成。儒家学者甚至强调,
当两个原则性问题产生冲突,只能顾其一之时,就需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产生了“权”的思想。孟子的名言“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就是这一思想的典范。“权”是砝码,砝码在秤上波动,物品才可以平衡;权变,就是在特殊的场合中灵活把握的平衡。
变要看准时机,并不是所有时机都适合变。所以古人又提出了“时”的概念。《周易・系辞下》里借孔子之口说,隼鸟是禽,弓矢是兵器,射它的是人。贵族君子能身藏利器,抓住“时”再行动,有什么不利的呢?“人”“器”与“时”都具备,有把握做到“利于民”“周于事”,突破“古”和“俗”的羁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摘编自李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周于事,不必循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经典《文子》认为人们应该尊重现实,不必效法古代规定,不必遵循俗法。
B.传统是百科全书,是智慧之源,随时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思考方向和现成答案。
C.对于古和今、变和常,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把握。
D.人和、地利、天时齐备,能利于民、周于事,突破“古”“俗”枷锁,即无障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道家《文子》说法提出观点,然后从沿袭传统、进行变革两方面来谈。
B.文章用例论、对比既批评了错搬经验行为,又反驳了脱离实际的泥古做法。
C.文章讲“变”的思想被法家、儒家同时看重,从而突出了变革的重要性。
D.文章以“变”为重心,分析了“变”的原因,集中阐发了“变”时要注意的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低下,这与采用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有关,最主要的是宋仁宗脱离实际的乱指挥。
B.如果士大夫理想地沉浸在古代某家学说,不从现实出发,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
C.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嫂子溺水时还是要伸出援手,集中表现了儒家的权变思想。
D.“变”的前提是“看准时机”,把握好了“时机”,才有可能做到“利于民”“周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