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不见水    端:尽头
B.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  旋:转
C.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少:不满
D.吾非至于之子门则矣  殆:危险
【小题2】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4 04:51: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①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②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③,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④。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⑤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⑥酒良,彘首如泥,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 ①姑苏:今江苏苏州市。②烝:同“蒸”,一种烹调方法。③噉:同“啖”,吃。④昳(dié):午后太阳偏斜,指午后。⑤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⑥羹定:肉熟。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戊子中秋戊子:天干地支纪年。下一年为“己丑”。
B.亡何,真州尤贡父至亡何:没多久。“亡”通“无”。
C.金陵全局下浮下浮:在下方浮动。
D.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甘:甘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B.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C.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D.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议论开头,阐明了佳节、胜境、名流三者偶遇之难得,间接交代了此次游赏的时间、地点和同游人的身份,并点明作记缘由。
B.第二段记叙游赏的缘起。唐眉岑擅长蒸猪首,几位客人相继到来,佳节美食本已高兴,唐眉岑仍提议游赏金陵美景,又添雅兴。
C.第三段记叙游踪、描写景致。作者用月中桂影比喻江中模糊的帆影,用轻薄的面纱比喻山岚雾霭,用取镜自照的形象比拟随园。
D.第四段由事生感,乐极而悲。大家饮酒作诗,嘱袁枚作记,袁枚因为月圆之故而生悲欢离合的愁思,表达知音难觅的悲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
(2)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22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移案,视无可置者顾:拜访B.客庖而宴逾:越过
C.去,以手阖门比:等到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手:亲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娘指叩门扉曰 垣墙周庭,当南日
B.家有老妪,尝居此又杂植兰桂竹木
C.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翁。
D.顷,持一象笏至独夫心,日益骄固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4】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B.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C.“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多可喜”指第一部分悠然自得的读书生活,以及家庭乐事,这是承上。“亦多可悲”指下文回忆家庭生活中可悲之事,属启下。
D.作者在回忆祖母往事的时候,于回忆之中隐含着对祖母的怀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4分)
(2)某所,而母立于兹。(3分)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之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①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②青羊宫:亦名青羊观,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此,故得名。③舁夫(yú):抬轿子的人。④严公:严武(726—765),字季鹰,官至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封郑国公。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八哀》诗曾悼念之。⑤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磬,一种形状如矩的乐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浣花溪也委:下游
B.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洞达:透彻通达
C.东屯险奥,各不相袭:重复,重叠
D.迫暮归趣:通“促”,急,赶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写景细致如画的一组是(  )
①纤秀长曲;窈然深碧
②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④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⑤浣花清远;浣溪可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条理清晰分明。
B.文章结尾写出了“使客游者”游浣花溪杜甫草堂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杜甫当年生活境遇的描写,充分颂扬了杜甫在窘迫之时,还能够选择景色秀美之处定居的不慌不忙,安闲从容的处世哲学。
D.钟惺此文,显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语冷隽,用字简省、节奏峭拔、用字铺叙的笔法,不失为明代游记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3分)
答: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3分)
答:
(3)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