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各句“以为”的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輮以为轮 ②以为桂林、象郡
③铸以为金人十二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2 08: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情况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褒禅山亦谓华山 以故其后名曰“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   距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小题3】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小题4】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小题5】对第③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知州之二年①,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②。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没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欧阳公知州之二年:即宋庆历六年,是欧阳修被贬滁州的第二年。②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韩愈《北湖》诗有“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的句子。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欧阳公州之二年
(2)亭曰“丰乐”
【小题2】作者以“丰乐亭”起笔的用意何在?请简要说明。
【小题3】文中画线句若用一个成语概括应该是□□□□。
【小题4】从上文内容推测,欧阳修以“丰乐”二字命名亭子的主要原因是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题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上文与此意思相对应的两处是  (    )(    )
A.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B.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C.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D.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E.一山之隅,一泉之旁……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小题6】你认为曾巩的这篇记“醒心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以见其名之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评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无储粟,生所资 生:维持
B.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C.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聊化以归尽 乘:趁着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家叔余贫苦  取之百金,使工药之
B.事顺心 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C.将有事西畴  月出东山之上
D.胡为乎遑遑欲何?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时间很短暂,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贯,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达观地面对生命。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人事,苦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同类题4

阅读以下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而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土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有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开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①僇:同“戮”。②武安君:秦国各将白起的封号。③劲:刚强。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予未敢以为也(__________)
(2)夫秦王既图以予城(__________)
(3)大王弗予城而赵璧(__________)
(4)一胜而相如(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秦十五城之空名/明大王之失信
B.入璧秦弗予城/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C.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D.秦王怒/人生厌
【小题3】翻译划线句。
【小题4】“赵得其情则弗予”中的“其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5】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依据是_____。
A秦欲璧,赵弗予璧,而无所曲直也。
B“十五城秦宝也”,秦不欲以城易壁。
C秦王惧“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D“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