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监察制度对 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保障了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轶序。从御吏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 史官)。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权威性足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保障良好的政治法律秩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它也不可能超越整个政治法律体制。皇权对监察制度有着构建之功,也有侵蚀的危险。以汉朝为代表的台谏分置监察体系,以唐朝为代表的台谏相辅监察体系,都对君主起到约束、规谏的作用,但约束最高权力的监察制度能否发挥功能,却深受君主个人的影响。此外,在复杂的政治权力环境中,少数监察官或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诱惑,制度虽称良善却难达预期。
(摘编自张生《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西周始到晚清,对国家吏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变化。
C.监察权本于天道,是至高无上的、公平公正的。天道是监察官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D.监察官按照法律行使职权,被监察的高官显贵甚至君主都不能凌驾于其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及沿革说起,然后重在论述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B.“贞观之治”的事例说明监察制度运行有效,君主应奉法而治,监察官应严明职守。
C.文章第二段提出监察权有最高权力属性,为后文论证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提供论据。
D.文章第四段从皇权和监察官本身两个方面论证了监察制度的功能有被消解的可能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制度及其附属机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正的政治法律秩序。
B.无论是复合性体系,还是单一性体系,监察官监察都具有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C.监察官行使权力时代表君主,虽官品低却可以绕过御史台长官直接独立行使职权。
D.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若监察官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惑,监察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6 01:0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教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42.4%;中国次之,拥有592家,占23.3%. 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中请教也在近20年内持续增长,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30115项。如今,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正以每年近50%的速度快速发展,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2017年预估增长率将达到51.2%,产业规模达到152.1亿元,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以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间与过程,目前整个行业有些过热和盲目,出现泡沫和倒闭很正常,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市场本身存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也从侧面推动着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卢泽华《人工智能:中国抢“先手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02 22)
材料二:
产业投资方面,国内人工智能领线投融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2017 年投融资总规模达到1800亿人民币,平均每笔金额接近6亿人民币。

(资料于千寻网《中国信通院品牌数据系列》)
材料三:
如今,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破和应用的创新。然而,相比于巨大的资本规模和大量的专利授权,现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还很弱小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从行业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从市场角度看,和关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更多的只是有一个概念而缺少独创技术和应用场景,短期内无法让产品落地,应用前景渺茫。如果商家一味趋利而动、产生市场泡沫,催生行业虚火,恐怕人工智能将只能在资金链中扩张、在实验室中成长。
人工智能绝不仅仅是几款可实现“无人操作”的机器人,更不只是用来战胜人脑的围棋手,如果内行只顾凑热闹,推“概念”、抢噱头,不只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禁锢科技力量的应用落地,束缚整个产业的想象力。毕竟,投资人或许会听“概念”, 但市场速的终将是“实在”。
(摘编自王萌《多找门道,少凑热闹》人民网2018 02. 22)
材料四:
台湾人力资源机构104人力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投入商业应用,该领域的人才也愈显紧缺。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从2016年开始明显增长,到今年缺口保守估计为6000个,增长了一倍,增幅远高于其他行业人才需求增幅。
104人力银行数据长吕承谕说,台科技主管部门预计五年投入160亿元(新台币,下同)发展人工智能行业,目前该产业已逐渐以实验室走入商业运用,企业对资料科学家、演算法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等关键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工智能行业的薪资也水深船高,据人力贵源机构样本统计,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崭平均80万到120万元,这在平均年薪不到55万元的台湾,是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
(摘编自《台湾人上智能人才紧缺,薪资高》新华网2018.02.22)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2017年间,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悄始终保持看持续高涨的态势,2017年投融资总规模达到1800亿人民币,是2011年的6倍多。
B.2008- 2017年间,从中国人上智能领域每年投融资总额来看,后一年与面一年相比,其中2017年是增加最多的年份。
C.2008- 2017 年十年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笔数大体上保持着较好的增长趋势。
D.2011- 2017 年间,按当年投融资总额与笔数的关系来计算,2013 年每笔金额的平均数是最少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上半年,所拥有的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位居全球第一,专利申请数延续看增长的势头,超过3万项。
B.2018年, 中国人工智能将迎来调整洗牌期,届时某些相关企业会出现泡沫和倒闭,这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
C.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资本规模和专利授权量巨大,但是,引领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的龙头企业尚未发展起来。
D.我国很多人智能初创企业在成立初期通过主推概念,催生了大量的独创技术利应用场景,但短期内很难让产品落地市场。
E. 据台湾有关机构调查, 台湾人工智能商中的应用领域人才紧缺; 人工智能行业属于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该行业的平均年收入远高丁台湾平均年薪。
【小题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名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清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叶文玲的《水上的绍兴》,完成下列小题。

水上的绍兴

叶文玲

绍兴和水难解难分,追史迹,听传说,莫过于“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将水对于绍兴的弊与利,尽道其中矣!这是说过去。在崇仰现代文明的当今,一个地方,若被指认为“东方的……”往往也最能成为评价的一种时尚。因此,在很多时候,最教绍兴和绍兴人中听受用的,还是这句话:“绍兴是东方威尼斯”!

毋庸我细细描述威尼斯,如今出国旅游已然成为国人生活中的寻常事。一到威尼斯,那片浪漫的汪洋便和原先的想象一起在我心中潋滟激荡,而一旦亲见那一艘艘船头尖尖船尾翘翘的“郎多克”载着狂喜的游客们,在座座高楼深巷下的水道中往返穿梭,那穿着十六世纪服装的水手们是那样潇洒地划着木桨,在一浪高一浪的欢声笑语中悠悠来去时,我只觉得一颗心完全溶入了欢乐之海。此时,即便你只是个威尼斯的匆匆过客,即便你在整个游程中只是稍稍“蘸”了威尼斯的那么一点点水,我敢说,从今以后但凡梦到威尼斯,你所做的,准是一个湿淋淋的香梦!

话说回来,我虽不敢说自己非常熟悉绍兴,但我知道,绍兴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年月里,也教绍兴人和许多来过绍兴的人,做过同样湿淋淋的香梦!

我更知道的是:①绍兴为永远保持这个“水城”的形象,为教人们香梦永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努力。我记忆最深切的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我这篇小文,无法细细记叙绍兴人既为发展也为和环境污染所作的斗争、所作的种种努力。我只想说:当年历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伢绍兴人”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又重现了这个比喻——她还给了绍兴人和来绍兴游历的人一城清清亮亮的水!

有滋有味地重温这个比喻,有滋有味地重见那汪清清亮亮的水,都是在夜里头。

是夜,当我披着一袭云烟似的小雨,下了环城河边码头的石台阶时,便见一艘艘远比乌篷船神气得多的游艇,鱼贯而来;于是,当我在灯影中望见这烟雾迷离的环城河,竟然波光粼粼水涨船高地恢复了水城河道的气势时,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这一口长气,竟然沾雨带露,如此清凉!

令我分外惊喜的是:这口清凉气中,果然又有了欢鱼活水的精灵之气,有了樟柳相接草木交替的沁脾之香!

却原来,这几十里之长的环城河边,夜花如燃,草地如毡,茂茂密密的大树三步一岗;亭台楼阁旁,那盏盏髙悬的红灯笼,更与酒挑子一起招摇出绍兴老酒的芬芳。

灯影中,游艇波起浪伏地前进,只见这既是蓬勃发展的浙江要地、又保留了古老风貌的历史都城,那古今交融的“双重”景致,在烟雨迷离中越发妩媚。

灯影中,逶逶行过一程又一程,蜿蜒三十里的绿荫水路,忽儿是河,忽儿是岸,曲曲弯弯的河岸上,自然皆是一派幽幽的绿;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灯影中……

哦,如若一一说来,太漫长也太琐屑,一句话——夜游的感觉鲜明不过地告诉我:一个融和着历史和当今文明的新城绍兴,正以重新焕发的光彩,展示了一个鲜鲜亮亮的现实——他们已经还给了世人一个更美更靓的“水上的城”!

那么,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灯影中,这个问题也已在游程中被我拋在脑后。

(本文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写绍兴的文章中插入她游览威尼斯的见闻感受,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头,有什么好处?
【小题3】画线句子①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句中“非同寻常的努力”具体指什么内容?
【小题4】画线句子②中的“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这些问题,作者说已被她抛在脑后。你读了这篇文章,请作出你的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喊魂
徐建英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那天你爹的运气特别好,岸上摆了白花花一大片。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水盆,盆中放了一个漂亮的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湖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作势找扫帚要打大丫,大丫吓得赶紧往外钻。随后娘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做甚?你是我亲生的呢。”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受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晒在太阳下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大胖娟子他们躲在屋后吃冰棒,叽叽喳喳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大胖娟子他们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大胖说:“你娘逮上了,准揍扁你! ”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从潘河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就躲在潘河的河湾里,玩水、摸鱼、捉虾……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头痛,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在卫生站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每晚高烧说胡话得厉害。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又翻开我的眼皮细看,随后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返家就把鸡蛋煮熟,剥开蛋壳绕在我脸上来回滚圈。又把油灯剔亮,在我枕头底下放把剪刀,然后和“三相公” 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了呀…… ”
“三相公”又答:“二丫回来了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 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讶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抢来的野讶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
“三相公”的声音接着又响起……
那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 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嘁:"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拿着叉在潘河下游叉鱼,那天运气特别好,岸上摆了白花花一片,就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喊魂”故事却被作者讲述得温情动人、清新朴实,原因是“我”确实因“喊魂”捡回了性命。
B.小说塑造“娘”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如“娘”用熟鸡蛋在“我”脸上滚圈,还在潘河边为我喊魂。
C.神婆“三相公”这人物在文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她的法术,使得“我”最后逃过一难,作者借“三相公”表达了对传承民俗文化的希望。
D.文中反复出现“大丫”和“我”互称“野伢子”,反映出两个孩子因为凉鞋的事情而心有芥蒂,不能释怀。
E. 语言清新流畅而富有张力,叙述不急不缓,起承转合自然而圆润。将一个寻常的弃婴题材与极富乡村风情的喊魂故事结合在一起。
【小题2】请结合文本分析“娘”的形象。
【小题3】“喊魂”的情节只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为什么要以“喊魂”为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是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

④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⑤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
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
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
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
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
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
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

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

(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小题2】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
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做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小题3】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