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泛 舟
[明]薛 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从河口移舟而入,烟雾里载酒而行。“移”字写出船行的缓慢和平稳,“烟”字描摹出缥缈的境界,“载酒而行”表现了安闲的生活状态。
B.颔联所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水中小洲的野花中间,笑语盈盈;沙滩上的飞鸟振翅,扰乱了飘荡的歌声,表现出明丽喧闹、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颈联写天色已晚,诗人顺着急流划桨,难免迟滞;而衣服被风吹起,像在追逐春风一样,则显得那样轻盈。字里行间流露出愉悦舒爽之感。
D.尾联和开头呼应,开头写入河口,结尾写回首望。身后响起带有江南风味的采菱曲,回首望去,含情脉脉。结尾在前文所写美景基础上又添浓情。
E. 这首诗歌记述了春日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感。先述缘起与场景,后描花鸟与欢声,再写船行与衣飘,最后在含情的歌声中收束。
【小题2】颔联有两字用的很好,请指出,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3 11:0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
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唏发:晒干头发。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 )
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语意俱新,亦极亲切。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
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两腋”句,暗含此意。“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词如何紧扣“怀乡”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楮亭记

明 袁中道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酲,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缯,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冷冷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日将九锡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选自《珂雪斋集》)

注释: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主张“性灵说”。②枳:停留。③商丘之木:《庄子·人间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④酲:指喝醉神志不清。⑤枅栌:指方木。⑥颒:洗脸。 ⑦夥:多。⑧樾:树荫。⑨宥:通“侑”,酬答。⑩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B.也C.焉D.耳
【小题2】下列有关“楮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楮树成荫较早,所以在亭旁种植它。
B.楮树的子可以用来绘染,它并非无用之材。
C.楮树叶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可以遮蔽整个亭台。
D.作者日日陶醉于楮树的树荫之中,对其钟爱有加。
【小题3】对作者提到“商丘之木”用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提及《宥老楮》诗,意在说明楮树之有用,为进一步赞美张本。
B.作者以为楮木虽不能与松柏桃李媲美,但也不像商丘之木于人无用。
C.作者用“商丘之木”的典故强调材之有用无用是随具体情况而定的。
D.作者借“商丘之木”的典故,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楮木的作用做铺垫。
【小题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鉴赏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5】依据第①段中对楮树“界于材与不材之间”的论述,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大夫传
(明)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情窳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
(选自《澹园集》,有删改)
(注)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窳(yǔ);懒。惰窳:懒情。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自重 雅:高尚
B.束休问馈却不 纳:接受
C.大夫也 力:功劳
D.赋日完 逋:拖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礼闱还可指尚书省。
C.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②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5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chū lì):指无用的木材。③蕲(qĺ):通“祈”,求。④矧:(shěn)况且

【小题1】解释下列语境中的词语:
(1) 元素终之(____) (2) 历园中竟日(____)
(3) 类此(____)     (4) 一若能(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名/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何难是?”/飘飘如遗世独立
C.矧灵物者,独无可取乎/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
D.今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取不尽,用之不竭
【小题3】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句子。
(1)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
(2)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第三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全文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