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泛 舟
[明]薛 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从河口移舟而入,烟雾里载酒而行。“移”字写出船行的缓慢和平稳,“烟”字描摹出缥缈的境界,“载酒而行”表现了安闲的生活状态。
B.颔联所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水中小洲的野花中间,笑语盈盈;沙滩上的飞鸟振翅,扰乱了飘荡的歌声,表现出明丽喧闹、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颈联写天色已晚,诗人顺着急流划桨,难免迟滞;而衣服被风吹起,像在追逐春风一样,则显得那样轻盈。字里行间流露出愉悦舒爽之感。
D.尾联和开头呼应,开头写入河口,结尾写回首望。身后响起带有江南风味的采菱曲,回首望去,含情脉脉。结尾在前文所写美景基础上又添浓情。
E. 这首诗歌记述了春日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感。先述缘起与场景,后描花鸟与欢声,再写船行与衣飘,最后在含情的歌声中收束。
【小题2】颔联有两字用的很好,请指出,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3 11:0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送宗伯乔白岩序

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

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选自《四部丛书》本《王文成公全书》,有删改)

(注)①交警:以交情之深而给予忠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B.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C.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D.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宗伯,同宗的大伯,是王守仁对乔白岩的敬称,将其视为同宗的前辈,表达内心的敬仰。
B.南都,明朝初年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亦被称为南都。
C.耄,古时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有时引申为昏乱之义,常和“耋”组成“耄耋”一词。
D.四部,一般指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就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的根本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辞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⑵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洗马”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C.“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D.“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B.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密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C.李密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
D.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②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