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登雨花台
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距明亡已二十年。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冠盖雍容半旧卿”,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仍来参拜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D.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抑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3 04:1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曰:老仆名尚。十八岁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应秀才试,以及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凉之塞,南按黔方,北尽黄花、居庸边镇上,老仆又皆从。司徒公尝道经华山,攀崖悬洞而陟其巅,老仆则手挽铁索从焉。华山老道士,年百八十岁矣,谓司徒公日:“公,贵人也。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过此可耄耋。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然老仆不事事。司徒公尝遣视南商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命人迹之,则老仆自携琵琶,与一妇人饮于鹿邑之城门楼。司徒公怒,斥之,不使近。戊辰,赴官京师,老仆固请从,至艇暑酣饮于城隍市;司徒公朝所命,老仆暮归,醉而尽忘之。司徒公怒而骂,老则倚壁而鼾,鼾声与司徒公之骂声更相间也。积二岁余,以为常。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老仆涕泣拜于堂下。司徒公熟视曰:“嘻,尔岂其人邪?”’老仆前曰:‘‘主人盛时,安所事老仆;老仆亦酣醉耳。今老仆且先犬马死.主人又患难,岂尚不尽心力?主人不忆老道士言乎?”自此不饮酒,不与其家相通,从司徒公于狱者七年。初,燕女有姚氏者,数嫁不终,饶于财。每曰:“我当嫁官人耳。”老仆乃伪为官人,娶之。日取其财易酒食,交欢诸缇校者,故得始终不及于难。后姚氏察知其为.大哭,骂老仆,以手提其耳,啮其面,面上痕常满。及司徒公出视师,乃以老仆为军官,冠将军冠,服将军服,以见姚氏,姚氏则大喜。老仆入谢司徒公日:“老仆嗜饮适,今七年不饮酒,此后愿日夜倍饮酒以偿之。”久之,饮酒积病,遂以死,年五十七。老仆有四子,其次尝犯军法,当死,诸大帅从善等,罗拜司徒公日:“非愿公绌法,乃军中欲请之以劝忠义也。”当是时,郭老仆之名播雨河云。铭曰:汝,士大夫师,而乃居于奴!奴乎奴乎,奴尚则有,士大夫卒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B.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C.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D.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耄”指的是七八十岁的年纪,“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文中的“耄耋”是高龄、高寿的意思。
C.古人常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文中的“戊辰年”,是干支纪年。
D.古代的墓成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老仆忠于主人。陪同司徒公参加科举和各处任职;司徒公入狱后,郭老仆一直陪伴并戒酒长达七年之久直至司徒公出狱。
B.郭老仆非常好酒,看管南辅这墅,自带琵琶,同妇人在鹿邑的城门楼下饮酒;跟随司徒公在京师时,天天在城隍市喝酒;五十七岁去世也跟他嗜酒有莫大关系。
C.郭老仆为救主人,谎称官人,迎娶富婆。为营救司徒公出狱,他谎称自己是官人,娶了富有的燕女姚氏,并用姚氏的钱去结交那些“缇校”,终于从狱中救出了司徒公。
D.郭老仆虽为奴仆,他的“忠义”之名远播。他的二儿子曾触犯军法被判死刑,但为劝勉众人忠义之故,许多将领都替他求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
(2)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情表

(元末明初)简祖英

臣祖英九岁失怙①,惟慈亲鞠育,逮长知训,冀或用世,以酬罔极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为何左丞参佐,适值三山强寇②,剽掠广城,一门妻女,死节五人;而老母陈氏,为所拘囚。臣祖英隐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国③也多矣。

兹遇圣朝维新,征讨不服,率土效顺,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婴铁锁,臣母得以生还,虽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难逃,而得以展区区乌哺情私者,陛下之赐也。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殒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顾自惭,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职在民牧。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释)①失怙:死了父亲。 ②三山强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据武装,被何左丞所灭。 ③石苞殉国:石指石奢,苞指赵苞。石奢:楚昭王相,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自刎而死。赵苞:鲜卑侵略汉国,把汉将赵苞的母亲置于阵前,赵苞仍按时进击,他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杀害,赵苞随后呕血而死。④甄录:甄别录用。 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B.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C.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D.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陈述情怀、表明心曲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上表达忠心和为国效命的诚意,要动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请求,又要从其心理需求出发晓之以理。
B.古代父亲去世叫“失怙”,母亲去世叫“失恃”,父母双亡则称作“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可婉称“见背”。
C.禄秩,指官吏食禄的品级,也指禄位,又指俸禄
D.耄耋,耄,年纪七十岁。耋,年纪约为八、九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用了“石苞殉国”的典故,是为了陈述隐忍苟活的惭愧,表明忠孝难全的矛盾,表达家国兼爱的情怀。
B.“乌哺情思,陛下之赐”,表达对明朝饶恕自己罪过的感恩。“母子离散复完”、“罪戾已深”,旨在说明不就任的原因。
C.第3段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运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
D.第3段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举及母年老孤苦的现实情况;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使得说理逻辑严密,有礼有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其抚辑劳,赉银币。

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鲁闻大恸。诏徙籍广东,补给封诰,慰劳有加,益奋志讨贼。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世袭。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华/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面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B.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面机不泄/
C.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D.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今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授,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被授以官职,陶鲁的儿子在陶鲁去世后“进副千户”也是荫授所致。
B.总督和巡抚都是明清地方军政大员,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行改,经济及军事,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一般位于总督之下。
C.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始置于南朝,掌据士兵调动,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弱冠,古代人到二十岁要束发行冠礼,谓之“加冠”,是成人的标志,它与“结发同枕席”中“结发”的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鲁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他初任职新会县,面对贼寇来临,聚集父老,击破来犯之敌;后来在两广各地,大小数十战,杀贼数万,百姓视为长城。
B.陶鲁剿抚有方,考核常常为优。首任县丞,因业绩优秀升迁为知县;成化初年,任期届满考核为最高等级;后来再次考核为最好,晋升为湖广按察使。
C.陶鲁常任征则,富有智谋。总督韩雍威严郑重,但独对陶鲁很虚心,多用他的策略;陶鲁能广泛采纳意见却不泄密,面对敌情能做到审时度势。
D.陶鲁爱学习,注重教化,年轻时担任仅次于县令的县丞,但他却以师长之礼事奉老儒出身的县令王重;平定贼人后,往往率先兴建学校,教化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
(2)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