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①
明·高启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②。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③。
【注】①这首诗作于明朝立国第二年(1369年)。当时,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灰左司郎中沈某同行。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帝将北都洛阳,以光武帝为司隶校尉,三辅吏士见光武僚属,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泪日:“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③此处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台端指御史台。首联写汪广洋身兼重任,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B.四塞指四方。颔联写天下已归人大明版图,长期遭受异族统治的人民又见到汉官的服饰。
C.函关指函谷关。颈联实写汪广洋沈左司一行从容度过函谷关,驻马西岳华山,遥望云天。
D.江左指江东。尾联写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会回望都城,其中暗寓着对朋友的赞扬之意。
E.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摆脱了送别诗的一般格调,全诗用典贴切,气魄宏大,堂皇整饬。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6 06:0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D.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小题2】文章第一段中:“极热”指的是___________,“冷极”指的是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世间原本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巧者”意为____________,他们的“巧”表现在__________。
【小题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请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答顾东桥书

明王阳明

①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別前后,即《中庸》‘尊徳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工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②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又云“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已乎?知食乃食等说,此尤明白易见。但吾子为近闻障蔽,自不察耳。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知汤乃饮,知衣乃服,以此例之,皆无可疑。若如吾子之喻,是乃所谓不见是物而先有是事者矣。吾子又谓“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①书:文中指信    ②吾子:尊称,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其B.然C.以D.为
【小题2】根据第①段文意,顾东桥来信向王阳明提出的自己对知行关系的看法是( )。
A.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B.《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
C.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D.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小题3】对“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都是古人的原则。
B.(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这个原则始终贯通。
C.(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都是一个原则贯通。
D.(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一个原则始终通行。
【小题4】王阳明回复顾东桥的书信,语气肯定,推理严谨。请从用词或句式方面举例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汤夫传
何白
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遂掩其生平。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
汤夫名日新,世居吾郡龙首桥里。汤夫父讳道言,以资雄于里,好行其德,不幸早天。时汤夫尚在腹,长兄日升甫离襁褓也。汤夫及髫,而母严亦逝,兄弟茕茕,依外大父严翁家。
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
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日:“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汤夫故名家子,每恨与伯氏治帖括皆不售,坠先绪而又耻以一技鸣,乃挈妻子居焦坑山中,刻志读书。及为诗歌,极力摹写,即数易稿不已也。篇什虽寡,而兴寄自足。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予感其意直,为商订不少假。读书暇,则抱瓮灌园、种豆沤麻以自给,室中无闲言,终日泄泄如也。
时四明刘公志选以比部郎左迁福宁州佐,雅慕汤夫名,遣骑敦请汤夫往,温麻一见,刘公遂定交。居久之,公擢合淝令,复邀汤夫偕。公念汤夫贫,无以具饘粥,剩为汤夫置买山资,而汤夫未尝有所干也。汤夫久客刘公署,郁郁不自得,会刘公入计北上,汤夫以病不能归。及刘公还,而汤夫病已亟,浃旬而奄然长逝矣。刘公为敛赙甚厚,伺其仲子履吉护丧归。异哉,汤夫岂霍霍与石火俱灭者乎!
(节选自《汲古堂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何白,浙江永嘉人,明末布衣诗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对局辄其技  诎:使屈服
B.坠先而又耻以一技鸣    绪:头绪
C.为商订不少    假:宽容
D.汤夫未尝有所也 干:求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与方汤夫亦师亦友,他认为汤夫不仅棋艺高超,品行也很高尚。
B.方汤夫尚未成年,父母便先后离世了,他和哥哥只能投靠外祖父家生活。
C.方汤夫凭棋艺名满天下,但一直把科举上的不得意视为自己的人生憾事。
D.好友刘志选建议方汤夫北上,汤夫因病未能成行,最后在刘府郁郁而终。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
(2)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
【小题4】根据三四两段,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题尔遐园居序

张鼐

①缁衣化于京尘1,非尘能化人也。地不择其偏,交不绝其靡2;精神五脏,皆为劳薪。能于中得自在者,其惟简远者□。

②尔遐以治行入官柱下3,卜居西城之隅。数椽不饰,虚庭寥旷,绿树成林,绮蔬盈圃。红蓼植于前除,黄花栽于篱下。亭延西爽,山气日佳。户对层城,云物不变。钩帘缓步,开卷放歌。花影近人,琴声相悦。灌畦汲井,锄地栽兰,场圃之间,别有余适。或野寺梵钟,清声入座;或西邻砧杵,哀响彻云。图书润泽,琴尊潇洒,陶然丘壑,亦复冠簪觞咏之娱,素交是叶。尔遐尝言:“高林受日,宽庭受月。短墙受山,花夜受酒。闲日受书,云烟草树受诗句。”余谓非尔遐清适,不能受此六种。

③然余尝笑人眼目不天,辄浪谈泉石,桎梏簪裾,彼实无所自树乃尔。夫能自树者,寄澹于浓,处繁以静,如污泥红莲,不相染而相为用。但得一种清虚简远,则浓繁之地,皆我用得,马头尘宁复能溷我?尔遐读书高朗,寡交游,能自贵重,而以其僻地静日,观事理,涤志气,以大其蓄而施之于用,谁谓园居非事业耶?然尔遐临民,卓然清静,中州人比之为刘襄城、卓太傅,则今日之园居,其又以六月息者,而九万里风斯在下,吾益信京尘之未必不能息人也。

(注释)1京尘:京城的尘俗。2靡(mó):通“摩”,接触。3治行:为政的行为。柱下:即柱下史。周秦官名.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乎C.欤D.耶
【小题2】第①段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简远需放开眼界,不甘束缚。
B.“自树”是得简远的关键所在。
C.得简远便能适应官场的污浊。
D.尔遐得简远,于园居中积蓄力量。
【小题4】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小题5】评价本文所提倡的“简远”思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