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汤夫传
何白
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遂掩其生平。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
汤夫名日新,世居吾郡龙首桥里。汤夫父讳道言,以资雄于里,好行其德,不幸早天。时汤夫尚在腹,长兄日升甫离襁褓也。汤夫及髫,而母严亦逝,兄弟茕茕,依外大父严翁家。
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
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日:“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汤夫故名家子,每恨与伯氏治帖括皆不售,坠先绪而又耻以一技鸣,乃挈妻子居焦坑山中,刻志读书。及为诗歌,极力摹写,即数易稿不已也。篇什虽寡,而兴寄自足。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予感其意直,为商订不少假。读书暇,则抱瓮灌园、种豆沤麻以自给,室中无闲言,终日泄泄如也。
时四明刘公志选以比部郎左迁福宁州佐,雅慕汤夫名,遣骑敦请汤夫往,温麻一见,刘公遂定交。居久之,公擢合淝令,复邀汤夫偕。公念汤夫贫,无以具饘粥,剩为汤夫置买山资,而汤夫未尝有所干也。汤夫久客刘公署,郁郁不自得,会刘公入计北上,汤夫以病不能归。及刘公还,而汤夫病已亟,浃旬而奄然长逝矣。刘公为敛赙甚厚,伺其仲子履吉护丧归。异哉,汤夫岂霍霍与石火俱灭者乎!
(节选自《汲古堂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何白,浙江永嘉人,明末布衣诗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对局辄其技  诎:使屈服
B.坠先而又耻以一技鸣    绪:头绪
C.为商订不少    假:宽容
D.汤夫未尝有所也 干:求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与方汤夫亦师亦友,他认为汤夫不仅棋艺高超,品行也很高尚。
B.方汤夫尚未成年,父母便先后离世了,他和哥哥只能投靠外祖父家生活。
C.方汤夫凭棋艺名满天下,但一直把科举上的不得意视为自己的人生憾事。
D.好友刘志选建议方汤夫北上,汤夫因病未能成行,最后在刘府郁郁而终。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
(2)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
【小题4】根据三四两段,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7 03:3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晨,寺僧设斋,乃行 明晨:第二天早晨
B.东峰危险  危险:高耸险峻
C.抚孤山,瞰深壑     瞰:远眺
D.当与五岳等 等:齐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登万佛阁 乃不知有汉
B.健者匍匐而上    则施施而行
C.因宿于寺 因坐法华西亭
D.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4】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翠筠楼记
明杨士奇
吉水之东,桐江之上,其地多竹,其里名竹溪。里之望,为罗氏,罗氏之秀有曰同伦,于竹尤笃好,作楼若干楹,而环植竹数千挺,岁久蕃盛,名其楼曰翠筠,表所乐也。因其族父翰林侍讲汝敬求为之记。
汝敬之言曰:“属春景融霁,秋气澄彻,八窗洞辟,天风徐来,郁乎如青云,泛乎若苍雪。而观之,浩浩如翠涛摇荡于履舄①之下;坐而听之,嗈嗈如金石和鸣于几席之外。至若凉月之夕,扬凤羽之蹁跹;冰雪之晨,挺琅玕②而独秀,皆楼中佳趣也。闲暇而登焉,盖使人襟抱清旷,万虑不侵,超然如出人境而立乎埃氛之表者。”
余曰:“信可乐也!而非有潇洒离俗之资,亦恶足以语此乐?同伦其有离俗之资者哉。夫高台广榭,嘉木森布,葩花之烂然,香气之芬馥,管弦歌舞,日相聚而欢宴淋漓,此豪侈者所尚,而世俗之所趋也。其固自恃以乐矣,然往往朝荣而夕悴,不能少待于斯须之顷。其视斯楼,虽四时寒暑凉燠之不齐,而皆有以乐焉者,又岂独清浊之相远哉?同伦殆有异乎众人之所尚者欤?抑君子之尚于物也,有不在耳目之娱,意趣之适,而在于其德者?夫竹中虚外直刚而自遂柔而不挠有萧散静幽之意无华丽奇诡之观凌夏日以犹寒傲严冬而愈劲,此其德为君子之所尚,而同伦之志亦必在于此欤?”
罗氏邑故家,始自印冈,徙桃林,又自桃林徙竹溪。吾闻宋有号竹谷老人者,高尚绝俗之士也。子大经及其弟应雷皆理宗朝进士,大经著书有《鹤林玉露》传于世,文献代有足征,要之罗氏之尚乎竹者远矣。同伦,竹谷之九世孙,于鹤林为八世,其所尚殆有所自耶,故推本而为之记。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 ①舄:古代一种加木底的双层鞋。②琅玕:竹子的美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之望,为罗氏 望:望族、大族。
B.属春景融霁 属:适逢。
C.信可乐也    信:真实。
D.要之罗氏之尚乎竹者远矣 要:核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翠筠楼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翠竹环绕之中的翠筠楼一年四季清爽宜人,竹声如金石和鸣,登楼远眺,使人万虑尽无、超凡脱俗。
B.楼主人潇洒离俗,情怀高洁,虽追求外物,但一定不注重外物的娱乐功能与闲情雅致,而关注外物所代表的内在品德。
C.世俗豪奢之人追求耳目之娱,然而这些快乐往往如昙花一现,不能停留。而翠筠楼佳趣常有,予人以乐。
D.罗氏一族尚竹由来已久,罗家崇尚竹子世世代代都受到竹谷老人的影响,作者确定罗同伦“笃好竹”与竹谷老人有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竹中虚外直刚而自遂柔而不挠有萧散静幽之意无华丽奇诡之观凌夏日以犹寒傲严冬而愈劲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环植竹数千挺,岁久蕃盛,名其楼曰翠筠,表所乐也。
(2)此其德为君子之所尚,而同伦之志亦必在于此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 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霄   干:冲
C.坐后堂   延:延请
D.苍莽中   履:鞋子
【小题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