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歌又属于边塞诗。
B.首联通过描绘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渲染出苍凉的行军氛围,拉开了诗的序幕。
C.颔联的“迷”字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芦花倒映在水中,与水中的月亮交相荡漾的迷离凄清之景。
D.尾联中的“天涯兄弟”表明戍边战士和家中的兄弟分散在天南海北,长久分离而不得团聚。
E. 尾联中的“犹”是“还是”之意,表明了战士离家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凄凉苦楚。
【小题2】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16 02:4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曰:“余将老于农矣予,而予莫知所以耕,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乎?”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者,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行者服而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而:才
B.余将老于农矣予,而予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
C.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就
D.行者服而退     而:却
【小题2】对划线句“予莫知所以耕,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看吗?
B.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要是不服气就展示给我看看。
C.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要不要我把方法给你展示一下?
D.你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耕田,你要不要我示范给你看一看?
【小题3】分析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
【小题4】判断“甚矣,农之惰也!”的句式特点。
【小题5】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拙政园记

明文征明

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在郡城东北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中,稍加浚治,环林木。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名曰拙政园。

王君之言曰:“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余自筮仕抵今,馀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事,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此园所以名也。”

虽然,君于岳则有间矣。君以进士高科仕为名法从,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后起旅废,迄摈不复,其为人岂龌龊自守、视时浮沉者哉?岳虽漫为闲居之言,而谄事时人,至于望尘雅拜,干没势权,终咎祸。考其平生,盖其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也。岂惟岳哉!古之名贤胜士,固有有志于是,而际会功名,不能解脱,又或升沉迁徙,不获遂志,如岳者何限哉!而君甫及强仕即解官家处,所谓筑室种树,灌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者,二十年于此矣。究其所得,虽古之高贤胜士,亦或有所不也,而何岳之足云!所为区区以岳自况,亦聊以宣其不达之志焉耳。而其志之所乐,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使君得志一时,而或横罹灾变,其视末杀斯世,而优游馀年,果孰多少哉?君子于此。必有所择矣。征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君,而潦倒末杀,略相曹耦,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而独有羡于君,既取其园中景物悉为赋之,复为之记。

嘉靖十二年岁在癸巳五月既望,长洲文征明著。

《文征明文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起旅废  旋:不久
B.终咎祸 罹:遭遇
C.亦或有所不也 逮:等到
D.不得一亩之宫 顾: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积水亘中  吾还也
B.环林木 手抚膺坐长叹
C.虽踪迹不同君 冰水为之而寒
D.复为之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此园所以名也。
(2)考其平生,盖其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地。
(3)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
【小题4】根据选文第三段,概括王敬止和潘岳不同的人生境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补唐书骆侍御传

[明]胡应麟

骆宾王,越东阳郡人也。父为博昌令。宾王生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曰“白毛浮渌水,红掌拨清波”,客叹诧呼神童。比长,天才逸发,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一时,号“垂拱四杰”云。先是,唐起梁陈衰运后诗文纤弱委靡,体日益下。宾王首与勃等一振之,虽未能骤革六朝余习,而诗律精严,文辞雄放。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

永徽中,历官侍御史。时高宗孱,不君,后曌擅国。宾王睹唐运且密移,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曌怒,诬以法,谪临海丞。高宗崩。后曌废中宗,改唐物。宾王耻食周粟,即日弃官归。会英公徐敬业起兵诛后曌,宾王仗从之。敬业雅慕宾王名,得之大悦,引至戎幕中,羽书文告之属一切谘焉。既而义师大集,将直指长安,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海内。檄传,四方振动。曌读之至“一抔六尺”语,凛然曰:“如此材而流落不偶,宰相之过也。”魏元忠纵火围逼敬业,军遂溃。党与悉禽,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削发为浮屠,居天竺灵隐间十余载。考功郎宋之问谪官岭表,宿寺中赋诗,得“鹫岭龙宫”之句,思不属,方苦吟,一老僧卧禅榻问故,遽续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大骇,质明趣访之,逝矣,识者云此骆宾王也。

始,宾王父早亡,奉母竭力。至奋身为国,举宗百口,弃置若遗,其忠孝天性然也。宾王既以起义亡,无敢裒其制作者。中宗复辟,累诏访求,鲁国郗云卿始集传之。当孽曌革运滔天,盖开辟未闻之变。一时唐之臣子,宋璟、姚崇、娄师德辈,俯首北面,蒲伏裙裾。独宾王仗义执言,大声其恶。

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而公论始定于一,殆若有天意存焉。於戏,宾王不死矣。顾《新唐书·文苑》阔略未详,而刘响《旧唐》论述尤谬,因稍据《临海丞集》其忠孝大都,暨野乘稗官之足征信者,为《骆侍御补传》以传。

(选自《少室山房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一时   擅:享誉
B.宾王仗从之 策:书册
C.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海内    谕:告诉
D.因稍据《临海丞集》其忠孝大都  掇:选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上书谈论国家大事,触怒了武则天,被贬为临海县丞,当天就弃官而去,不与武则天合流。
B.骆宾王的檄文不仅令全国上下振奋,就连武则天读了后也为没有得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C.骆宾王既是忠臣,为国不畏强暴,也是孝子,任博昌令的父亲早逝,骆宾王就尽心尽力孝敬母亲。
D.骆宾王的事迹虽然史书有所记载,但要么过简,要么有讹错,因此作者写了《骆侍御补传》传世。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与悉禽,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削发为浮屠,居天竺灵隐间十余载。
(2)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而公论始定于一,殆若有天意存焉。
【小题4】本文记述了骆宾王诗文写作方面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览

(明)屠隆

放舟桃花津,顺流东下,登侯清山,聱柱峰,扪潮音洞,乘流送目,陡觉东南天地大荒,寥阔开朗,奣(wěng)然灏漾。夜宿佛阁上,通宵闻大风雷声,或如万面战鼓,匍匐而来,疑遂卷此山去。其上挂扶桑蟠木,与阳乌亲乎?其下撞蚊宫水府,与龙子友乎?听其所之,弗愉快,心魂忧荡,数惊数喜,双睫不复交。

五鼓,起观朝旭,初,黑气罩幕,窅窅莽莽,有若混沌未辟,莫辨四方上下。忽风起波涌,赤光迸出,横射万道;须臾大火轮吐海底,海峰如赭,云霞紫翠,倏忽变幻,使人神悸精眩,散发狂叫。壮哉!咄咄天地,亦复好怪乃尔!

已,遂乘孤航,浮渺茫,东行,鸟迅入疾,瞬息千里。舟在大波中,澒洞砰湃,邈隔神州,远近诸岛,历历来献,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日本、三韩琉球咫尺矣。

舟抵洛伽,又名普陀,又名小白华山,观音大士道场在焉。山西折有观音洞,洞深黑窈窕,中空擘开,怒涛日夜纵击,龙啸虎吼。又西有善财洞,石峰峭啮,足以断而悬。北折有盘陀石,嵌空刻露轩翥,坐其上可望岛夷诸国,崇刹高栋,兀立波中。

谢灵运云“溟涨无端倪”,韩退之云“有海无天地”,非身涉其处,谁知其言之有味哉?乃迹山则有三山,迹佛则有洛加,此尤为冥栖好道者所醉心。余幸生而并海,为安期、大士之乡人,而又得蚤脱世网,侧身从之,燕昭、汉武当翘首羡我。

(选自《历代小品•山水》,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登侯涛山,鳌柱峰 踞:
(2)弗愉快 靡:
(3)东行,鸟迅入疾 绝: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绘大海景象和日出情形时,绘声绘色,摹形拟态,既有实际的描述,也有神奇的想像,同时不忘抒写内心的感受,可谓笔法多变,文采焕然。
B.作者在描写周边景物的同时,还与历史上相关的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写景叙事与抒发思古之幽情自然链接,妙合无垠。
C.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流连自然、忘情山水的自由呼吸的痛快,又表达了对有作为的君王的羡慕和向往,流露出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入世情怀。
D.这篇文章语言表现力极强,除了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短句,整散结合,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小题3】作者以“生而并海”为幸,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其“幸”的原因。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身涉其处,谁知其言之有味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 叔 扬 传
明李诩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洪武二十二年己卯,举湖广乡试,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科。居职封驳甚多。辛巳以父丧归。其所厚翰林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童俊狡狯,不宜独任。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此其心不可测也。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面。但仁慈有余,而御下太宽,此治郡之良才,恐不足以定乱耳。然国家大势,不在江南,必待戎马至此,亦已晚矣。”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
钺至家,因父殡在陂上旧庐,即往居之,足迹不入城邑。有御史按部至常熟,问曰:“此有黄给事,何在?”邑中无知其家者。一老人居与钺邻,引之。御史舟至陂时方暮,秋收禾堆积村巷,路又泥淖,御史乃徒步抵其舍,钺从幕中对语移日。家人以贵客至欲割鸡具馔,钺惊曰:“岂有居丧而杀鸡礼客者耶!”卒以菜粥对食而别。
壬午,靖难师日促,姚善受建文君诏,总率苏、松、常、镇、嘉兴五部兵马勤王。善以书招钺,以亲丧尚在殡,请即日营葬毕事,乃可趋命。既而童俊果以镇江降。
文皇帝正位,诏暴姚善罪状之。善麾下许百户惟权诈因得亲善,缚善邀赏。钺闻之恸哭,绝食,闭目三四日死,悉以家人救免。或传言善款服,上赦其罪,复瞠目曰:“吾知善为人决无二心,吾且少俟之,善事定,吾独死未晚也。脱果不死,吾将下报希直。”希直者,孝孺字也。遂复稍稍食。其年七月十日,善就刑报至。钺起,登琴川桥,西向再拜,祠而哭之曰:“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祠毕,家人归祭具,遂从容整衣冠,奋身入水死。
(节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方不 靖:安抚
B.视远而言     游:虚浮
C.诏暴姚善罪状之 收:逮捕
D.家人归祭具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科举时代在省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
B.己卯、辛巳、壬午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能参与朝廷机要,有较大实权。
D.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
(2) 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
【小题4】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