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歌又属于边塞诗。
B.首联通过描绘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渲染出苍凉的行军氛围,拉开了诗的序幕。
C.颔联的“迷”字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芦花倒映在水中,与水中的月亮交相荡漾的迷离凄清之景。
D.尾联中的“天涯兄弟”表明戍边战士和家中的兄弟分散在天南海北,长久分离而不得团聚。
E. 尾联中的“犹”是“还是”之意,表明了战士离家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凄凉苦楚。
【小题2】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16 02:4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四卷)》

注锥刀:微利。岂弟:和乐平易。裀:褥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不免于室人交 谪:埋怨
B.故其于物者轻  资:依赖
C.官益峻而望益隆  隆:兴盛
D.与其属武进尹杨君余文为候赠 征:请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势不得不矫强而廉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B.而今若是 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C.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 母立于兹
D.缩腹镂骨自苦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今之所谓廉者”内心嗜好财利,或因渴慕升官,或因畏惧罪罚,才勉强廉洁。
B.文中写到,世人称赞“今之所谓廉者”廉洁,是因为看不透他们追求锥刀之利的真正心机。
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自律之严。
D.本文是应郭侯幕僚及下属的征求而写的;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解,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
【小题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2)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⑵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B.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C.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D.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是春秋时赵国大臣。蔺相如请命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给赵城,用计骗回和氏璧,并叫随从化装从小路逃走,完璧归赵。
B.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宾指傧相,迎宾礼赞的官吏。
C. “武安君”是秦国大将白起的封号,其“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D. “渑池”是地名,公元前279年,秦王约赵王会于渑池。宴会上秦王请赵王鼓瑟以辱赵王。蔺相如随行,便以刺杀秦王相威胁,请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各句不属于论述作者不相信“蔺相如完璧归赵”观点的一项是(    )
A.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B.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C. 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D.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蚊对

(明)方孝孺

⑴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①中,童子持翣②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③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④,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⑵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⑶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⑤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注释)①絺(chī帷):细葛布蚊帐 ②翣(shà):扇子 ③噆:叮、咬④勃郁:风吹烟回旋的样子  ⑤盬(gǔ):吸饮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
①而天之太固也 (_____)②乘其同类之间而之(__________)
【小题2】对“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况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被人类所害呢?
B.况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它们又怎么能害人呢?
C.并且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为人类所害呢?
D.而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谁能害怕它们呢?
【小题3】第⑶段画线句中间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小题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人”比作蚊子,说明“人”与蚊子一样冷酷无情,令人讨厌。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
D.本文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读来酣畅淋漓。
【小题5】本文最后句主要采用__________描写,其效果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