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览

(明)屠隆

放舟桃花津,顺流东下,登侯清山,聱柱峰,扪潮音洞,乘流送目,陡觉东南天地大荒,寥阔开朗,奣(wěng)然灏漾。夜宿佛阁上,通宵闻大风雷声,或如万面战鼓,匍匐而来,疑遂卷此山去。其上挂扶桑蟠木,与阳乌亲乎?其下撞蚊宫水府,与龙子友乎?听其所之,弗愉快,心魂忧荡,数惊数喜,双睫不复交。

五鼓,起观朝旭,初,黑气罩幕,窅窅莽莽,有若混沌未辟,莫辨四方上下。忽风起波涌,赤光迸出,横射万道;须臾大火轮吐海底,海峰如赭,云霞紫翠,倏忽变幻,使人神悸精眩,散发狂叫。壮哉!咄咄天地,亦复好怪乃尔!

已,遂乘孤航,浮渺茫,东行,鸟迅入疾,瞬息千里。舟在大波中,澒洞砰湃,邈隔神州,远近诸岛,历历来献,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日本、三韩琉球咫尺矣。

舟抵洛伽,又名普陀,又名小白华山,观音大士道场在焉。山西折有观音洞,洞深黑窈窕,中空擘开,怒涛日夜纵击,龙啸虎吼。又西有善财洞,石峰峭啮,足以断而悬。北折有盘陀石,嵌空刻露轩翥,坐其上可望岛夷诸国,崇刹高栋,兀立波中。

谢灵运云“溟涨无端倪”,韩退之云“有海无天地”,非身涉其处,谁知其言之有味哉?乃迹山则有三山,迹佛则有洛加,此尤为冥栖好道者所醉心。余幸生而并海,为安期、大士之乡人,而又得蚤脱世网,侧身从之,燕昭、汉武当翘首羡我。

(选自《历代小品•山水》,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登侯涛山,鳌柱峰 踞:
(2)弗愉快 靡:
(3)东行,鸟迅入疾 绝: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绘大海景象和日出情形时,绘声绘色,摹形拟态,既有实际的描述,也有神奇的想像,同时不忘抒写内心的感受,可谓笔法多变,文采焕然。
B.作者在描写周边景物的同时,还与历史上相关的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写景叙事与抒发思古之幽情自然链接,妙合无垠。
C.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流连自然、忘情山水的自由呼吸的痛快,又表达了对有作为的君王的羡慕和向往,流露出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入世情怀。
D.这篇文章语言表现力极强,除了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短句,整散结合,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小题3】作者以“生而并海”为幸,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其“幸”的原因。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身涉其处,谁知其言之有味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7 02: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佣儿为证    啖:唆使B.携出城四五里 可:大约
C.予族大之   德:感激D.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诸匠伍 失其所,不知
B.诉于官 不然,籍何至此
C.廷福人伐木回  窃大王不取也
D.度廷福走 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洞庭游记》序
明 文震孟
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遗几席之洞庭。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____。其他游者不能记,记者不能尽。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称。而孟长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争高竞爽,吞今掩古,光怪陆离。将使后来游者,遂可无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深之天趣,四快也。
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然非言语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疏远。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培塿;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独以两公文在,儿与五岳四渎并垂声于宇宙。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惟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灵恺豫,又复何如!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
③余接摈废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绕。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洞庭之游,日与孟长期,而今竟先我矣。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幸我虽未游,而孟长已游,他日虽游而已,不必记游也。
(注)①洞庭:指江苏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苏州人,忤魏忠贤意,遂归。③石公:太湖边的山名,在太湖边。龙渚,指太湖。④赵隐居凡夫:隐士赵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贞的诗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缥缈:山名。莫厘东洞庭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渎: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运不好。⑪恺豫:祥和快乐。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焉C.耳D.耶
【小题2】概括“游有四快”的内容。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B.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遗迹,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C.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也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D.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小题4】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旦中墓志铭

黄宗羲

旦中家世以医名。时陆丽京避身为医人已十年,吴中谓之陆讲山,病者如市。旦中出而讲山之门骤衰。盖旦中既有授受,又工揣测人情于容动色理之间,巧发奇中,亦未必纯以其术也。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孝子慈父,苟能旦中,便为心力毕尽,含旦中之药而死,亦安之若命矣。

旦中有志读书,遍求其书而读之。美髯玉立,议论倾动,虽复流品分途,而能缱绻齐契,三吴翕然以风概相。其过金阊,徐昭法必招之入山,信宿话言。蠡城刘伯绳,少所容接;每过旦中,不惜披布胸怀。旦中亦以此两人自重。少喜任侠,五君子之祸,连其内子。旦中走各家告之,劝以自裁。华夫人曰:“诺。请得褒衣,以见先夫于地下。”旦中即以其内子之服应之,殡殓如礼。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

旦中姓高氏,斗魁,别鼓峰。去年十月,旦中疾亟,余过问之,旦中自述:“梦至一院落,锁甚严,有童子告曰:‘邢和璞丹室也。去此四十七年,今将返矣。’某四十有七,非前定乎?”卧室暗甚,旦中烧烛自照曰:“先生其视我!平生音容,尽于此日。先生以笔力留之,先生之惠也。”余曰:“虽然,从此以往,待子四十七年而后落笔,未为晚也。”

明年过哭旦中,其兄辰四出其绝笔,有“明月冈头人不见,青松树下影相亲”之句,余改“不见”为“共见”,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形寄松下,神留明月。辰四理其垂殁之言以请铭,余不得辞。生于某年癸亥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某年庚戌五月十六日,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葬于乌石山。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病者如市   谒:拜见
B.苟能旦中   致:得到
C.三吴翕然以风概相   与:结交
D.某四十有七 适:恰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吴,地域名称,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内子,指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与妇女称自己丈夫的“外子”相对。
C.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尊敬;号,是指名、字之外的自称。
D.癸亥,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个基本单位之一,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壬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
(2)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
(3)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
【小题4】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高旦中的形象特点,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王阮亭

尤侗

①来书谓仆《清平调》一剧,为吾辈伸眉吐气,第不图肥婢竞远胜冬烘试官,摩诘出公主之门。太白以贵妃上第,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读竟太息,又复起舞。

②仆谓天下试官皆妇人耳,若闺阁怜才反过试官十倍。太白赋《清平调》、《上清调》,贵妃以玻璃七宣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敛绣巾再拜,不正天子门生真为贵妃弟子矣!

③假使太白当年果中状元,不过盲宰相作试官耳,不幸出林甫、国忠之门,耻孰甚焉?何如玉环一顾笑于朱衣万点乎?然仆甫脱稿,即有罪我为骂状元者,昔王渼陂作《杜甫游春》剧,人谓其骂宰相,今仆亦遭此语,何李白、杜甫之不幸,而林甫、力士接踵于世也。此又仆之助公太息者也。

(注释)①《清平调》:尤侗所撰杂剧,戏说唐代诗人李白等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剧中,唐玄宗让“知音懂律”的杨贵妃任主考,杨贵妃选李白所作《清平调》一曲为压卷,取为状元。②林甫、国忠:指唐玄宗时的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第不肥婢竟远胜冬烘试官
(2)林甫、力士接踵于世
【小题2】下列选项最符合“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原意的一项是(    )。
A.于是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愧对许多女性。
B.因此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因为女性而惭愧。
C.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惭愧。
D.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竟然知道女性会因此而惭愧的。
【小题3】第②段列举李白和杨贵妃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4】作者认为假使李白当年果真中了状元,也是件可耻的事,因为___________。
【小题5】谈谈你对第③段“此又仆之助公太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