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 ①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②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谥文忠。 ③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B.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C.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D.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菽水: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常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B.九京:犹九泉。指地下。
C.双慈:指父母双亲。
D.大造:指天地,大自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完淳牢记双慈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勤于国事,没有一天供养双慈,还不得不把双慈托养于人,他对双慈“大恩未酬”的负疚之情溢于言表。
B.夏完淳认为自己死不足惜,只是杀父之仇未报,不孝之罪通天,家运又日渐衰败,偌大的家庭将如何支撑下去,所以此时他在“报国”和“报母”的抉择上陷入了两难境地。
C.夏完淳已经立下了破家报国的壮志,即使断绝后嗣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交代这一事时口气相当的严厉,若有人妄立后嗣,他与父亲在冥冥中决不饶恕。
D.夏完淳不仅是血性的真豪杰,也是多情的好男儿。他恳请双慈保重身体,他指望寒食节和梦兰时节的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他牵挂结缡二年贤孝素著的妻子,他集豪情和柔情于一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2)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3)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6 10:1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B.乃穷年口诵心惟    惟:思考
C.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D.逮子华官翰林 逮: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
D.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小题4】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