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干荷叶
刘秉忠①
(其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其四)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其五)
南高峰,北高峰②,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注释]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冶家、文学家。这组小令作于元军攻占杭州之前。②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耸立,合称“双峰插云”,为西湖一景。
【小题1】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其一)和(其四)两首都就宫词名立意,采用起兴的方式吟咏荷叶在风霜侵袭下翠减香消的情态,形容尽致。
B.(其一)收于怜荷怨霜的抒情之中,情景交融,曲中“寂寞”“秋江”极力渲染出一种深秋的萧疏的氛围。
C.(其四)前五句与(其一)相照应,交代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枯死在秋波之中。
D.(其五)“南高峰,北高峰”中的“高”字与“宋高忠”的“高”字一字相连,把其地、其人勾连起来,景情相应。
E. 三首曲词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写景抒情,既描摹了眼前干荷叶的惨淡与萧索,又委婉表达了历史的兴叹。
【小题2】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30 01: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双调·小圣乐·绿叶阴浓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1,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2,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3,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4,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5,对芳樽浅酌低歌6。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简要注释)1海榴:即石榴。2撒:撒落。3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4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5命友:邀请朋友。6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小题1】下则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上片写景,渲染盛夏园中一片清新俊雅的美好景象,曲子下片抒怀,宣扬命运早已注定入生何不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
B.本首诗主调低沉,消极,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在失意落拓时内心的苦闷,故而在明艳的盛夏美后,特地写了一阵突来的骤雨。
C.上片景色富有生机,石榴怒放,蝉儿欢唱,更有那春天的乳燕雏莺,声声雅嫩可喜,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给池塘水间添了生趣。
D.从用笔上看,上片大笔着色,细细描绘,可谓浓墨重彩;下片则一洗上片的丹青笔法,直抒胸臆,感慨悲歌,显得沉郁苍凉。
【小题2】请简要赏析上片写景的特色。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州滨重湖,多水盗。寿昌籍民船,刻著名氏,使相伺察,出入必以告。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盗为少弭,旁郡取以为法。
富弼、韩琦为相,遣使四出宽恤民力,择寿昌使湖南。或言邵州可置冶采金者,有诏兴作。寿昌言州近蛮,金冶若大发,蛮必争,自此边境恐多事,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知阆州,大姓雍子良屡杀人,挟财与势得不死。至是,又杀人而赂其里民出就吏。狱具,寿昌觉其奸,引囚诘之曰:“吾闻子良与汝钱十万,许纳汝女为妇,且婿汝子,故汝代其命,有之乎?”囚色动,则又擿之曰: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立取子良正诸法。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
知广德军。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不见母,吾不反矣。”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乌集墓上。拊同母弟妹益笃。
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累官司农少卿,易朝议大夫,迁中散大夫,卒,年七十。寿昌勇于义,周人之急无所爱,嫁兄弟两孤女,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天性如此。
(选自《宋史·朱寿昌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减少B.作:开工
C.几:几乎D.易:改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B.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C.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D.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州,,是“知某州军州事”的简称,其中“军”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宋代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州政。
B.“军”是宋代行政区域,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文献通考·舆地》:“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C.这里的“氏”是古代对已婚女子的称呼,常于其父姓之后称氏。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欲之,焉辟害?”
D.“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一个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
【小题4】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朱寿昌治理境有方。岳州水盗很多,他在代理岳州知州期间,通过登记民船,刻下姓名,互相伺察,出入报告等一套措施,逐渐消除水盗,被其他地方效法。
B.朱寿昌善于断案。在他担任阆州知州时,有一个大姓雍子良杀了人,却贿赂乡人出来接受审讯。朱寿昌发觉了隐情,把雍子良正法,郡里百姓称他为神人。
C.朱寿昌事母至孝。为了寻找母亲,他苦身力行,别家弃官,四方奔走。接回母亲,为便于奉养,他请求做河中府通判。母亲去世,他守丧几乎双目失明。
D.朱寿昌急人之难。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爱好,天性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之事,他曾经把兄弟的两个孤女嫁出去,帮助没有能力埋葬死人的人埋葬死人十多次。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
(2)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3)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