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完成小题。
[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注]。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小题2】本曲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句子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05 06:3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规,字正叔,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祐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诏即罢祥职。四年七月,上章,上览书不悦,诏付尚书省诘之。宰执恶其纷更诸事,谓所言多不当,于是规惶惧待罪。诏谕曰:“朕始以规有放归山林之语,故令诘之,乃辞以不职忌讳,意谓朕恶其言而怒也。朕初无意加罪,其令御史台谕之。”寻出为徐州帅府经历官。正大四年十月,规与右拾遗李大节上章,劾同判大睦亲事【注】撒合辇谄佞,招权纳贿及不公事。由是撒合辇竟出为中京留守,朝廷快之。初,宣宗尝召文绣署令王寿孙作大红半身绣衣,且戒以勿令陈规知。及成,进,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上因叹曰:“陈规若知,必以华饰谏我,我实畏其言。”盖规言事不假借,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必曰:“恐陈规有言。”一时近巨切议,惟畏陈正叔耳,挺然一时直士也。后出为中京副留守,未赴,卒,士论惜之。规博学能文,诗亦有律度。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南渡后,谏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死之日,家无一金,知友为葬之。
(节选自《金史·陈规传》)
【注】同判大睦亲事:官职名,掌管宗室事务。
【小题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B.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C.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D.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
B.由于战争导致中原民众及官员被迫南迁,称之为南渡,如晋人南渡、宋人南渡等。
C.刀笔即刀笔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也指为打官司的人写诉状的人。
D.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弹劾各级官员,肃正纲纪,御史台是御史们的居住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规多次向朝廷进谏,议论朝政得失。他在弹劾朝廷官员时有理有据,因此效果显著,被弹劾的冯祥、撒合辇等人分别受到相应的惩处。
B.陈规上书言事直截了当,不留情面,不仅得罪了朝中一些执政大臣,就连皇上也很怕他,曾经降罪于他,后来干脆把他调到外地任职。
C.陈规一心报国,刚正不阿,是当时非常突出的正直官员,在朝廷内外具有很高的声望,他溘然离世后,很多有识之士深感惋惜。
D.陈规学识广博,为官清正廉洁。他调任新职后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去世了,而家中一贫如洗,最后还是知己和友人出面料理丧事,安葬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
(2)谏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京城燕
迺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注]①迺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遇,只能南归。②芹,指芹泥,即燕子筑巢用的草泥。③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④珠箔:珠帘。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怯”、河柳之“弱”,花蕾之“小”等物象特征来表现初春之寒意,细致入微。
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不多,又翩然南飞了。
C.诗中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是为了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小题3】【小题4】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D.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小题5】【小题6】《乌衣巷》中也写到了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请比较《京城燕》与《乌衣巷》两首诗歌在手法和情感上的不同点。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唐后沦为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