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尝登沉黎岭,得句警拔,观者惊异。元丰中,举进士,礼部不奏名。时方求边功,旦诣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纳,令廷试赐第。徽宗召对,迁右司谏。
御史中丞钱遹率同列请废元祐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遹劾旦阴佐元祐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讲。内侍郝随骄横,旦劾罢之,都人诵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语,嫌为指斥,旋改吏部侍郎,召为户部侍郎,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
自赵谂以狂谋诛后,蜀数有妖言,议者遂言蜀土习乱。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而有司冀赢,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仍故。
坐进对淹留,黜知滁州。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已而威州守焦才叔言,欲诱保、霸二州内附。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恭孙俄罪去,加旦述古殿直学士,复知成都。时郅永寿、汤延俊纳土,枢密院用以訹旦,旦曰:“吾以为朝廷悔开疆之祸,今犹自若邪?”力辞之。卒于长安,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席旦传》,有删改)
(注)①楮券:纸币。  ②訹:xù,恫吓。
【小题1】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纳,令廷试赐第 嘉:赞赏
B.而有司冀赢羡:多余
C.朕为卿数百万虚券 损:削减,减少
D.自是钱引仍故     稍:稍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有装饰、瞭望等作用。
C.廷试,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御试。是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铜钱。《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总计前后赐赉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缗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旦有才华,很小能作诗,曾经登上沉黎岭,写下出类拔萃的诗句,让人非常吃惊。
B.席旦为官正直,忠于职守。他弹劾罢免了骄横跋扈的内侍郝随,京城的人称赞他正直。
C.席旦不惧权贵,被打击报复。他当面反对钱遹等人关于废立的请求,被钱遹陷害。
D.席旦高瞻远瞩,支持开疆拓土。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蜀地使用的钱币提出看法。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8 10:3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及,字幼几,其先范阳人,后徙郑州。父覃,左拾遗。及举进士,再调升州观察推官。寇准荐其才,擢大理寺丞、知兴化军。以殿中丞通判曹州。州民赵谏者,素无赖,持郡短长,纵为奸利。及受命,谏在京师,乃谒及,及不之见,慢骂而去,投匿名书诬及,因以毁朝政。会上封者发谏事,命转运使与及察其状。及条上谏前后所为不道,诏御史劾得其实,斩于都市,及由是知名。擢知陇州。

初,置提点刑狱,内出及与陈纲二人名付中书。明日,以纲使河北,及使陕西,特迁一官。还判三司磨勘司,出知凤翔府,徙延州,除三司户部副使,为淮南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秦州。议者以及谨厚,非守边才。及至秦州,州将吏亦颇易之。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改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召还,勾当三班院,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历知杭州、郓州、应天、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卒,年七十。特赠礼部尚书,谥恭惠。

及资质清介,所治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在杭州,恶其风俗轻靡,不事宴游。一日,冒雪出郊,众谓当置酒召客,乃独造林逋清谈,至暮而归。居官数年,未尝市吴中物。比去,唯市《白乐天集》。在河南,杜衍为提点刑狱,间与衍会,而具甚疏薄。他日,中贵人用事者至,亦无加品,衍叹其德。娶张氏,性嫉悍。及尝生子,鞠之外舍,张固请归保养之,乃会亲属,以子击堂柱碎其首。及遂无子,以弟之子为后。

(选自《宋史•李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B.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C.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D.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拾遗:拾遗是古代一种官职,职责是指出皇帝决策的错误之处,隶属谏诤机构。分左拾遗和右拾遗,右拾遗地位级别比左拾遗高一些。
B.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元明清时进士分三甲,分赐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尚书:最初是掌握文书奏章的官职,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与侍郎为六部的正副长官。
D.林逋:宋代著名隐逸诗人,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其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及因才能受到寇准的推荐,一生多次获得升迁。最后官至礼部尚书。
B.李及性情谨慎忠厚,当时的人认为他没有守边之才,到了秦州,那里的军吏也轻视他。
C.李及为官清廉正直,不与人饮宴游乐。不管是权贵还是朋友前来,他都没有特别加以招待。
D.李妻张氏的凶悍善妒,李及唯一的儿子被张氏所杀,只好以弟弟的儿子嗣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钱的句子翻译成则代汉语。
(1)谏在京师,乃谒及,及不之见,慢骂而去,投匿名书诬及,因以毁朝政。
(2)在河南,杜衍为提点刑狱,间与衍会,而具甚疏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正言。时执政颇与条成官,安世言:“祖宗以未,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_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徼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海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B.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C.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词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D.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其中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
B.右,古时就官位而言,左比右要高;就座位而言,左比右要卑,如“虚左以待”。
C.庙堂,指皇室太庙的明堂,主要是古代君王祭祀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D.大不敬,中国古代侵犯皇帝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十恶不赦”中的“十恶”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安世谨遵师教,也能反躬自省。在吴守礼将要查办贪官司户之时,刘安世遵照司马光“不妄语”的教诲没有揭发,事后为自己的不诚实而自责。
B.刘安世痛斥奸人,嘴下毫不留情。他指责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贪天之功,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的人们将他们为“四凶”。
C.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进谏。针对王安石任人唯亲的做法,他认为当时的任用官员与从前大不相同,影响甚坏;甚至参奏文彦博一班旧臣借机贪污纳贿。
D.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平日在家也无倦怠之态,正襟危坐,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他的忠孝正直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2)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官直,置末甲:品行恶劣
B.岁万余缗,率横取于民:缴纳
C.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接近
D.李成愿扈从还:宫殿,引申为旧都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未知学,泽建庠序    廉颇赵将,伐齐,大破之
B.康王帝位于南京 谋单于,何以复加
C.吾二帝蒙尘,积愤至此  乃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D.但连呼“过河”者三薨  衡乃诡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的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做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相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朝廷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对收复失地念念不忘,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卯发,字汉卿,昌州人。淳祐十年,以上含登,为遂宁府司户、潼川签判、宣城宰。素以节行称,中被论罢,咸淳七年,起为彭泽全。十年,权通判池州。

大兵渡江,池守王起宗弃官去,卯发摄州事,缮壁聚粮,为守御计。夏贵兵败归,所过纵掠,卯发捕斩十余人,兵乃或。明年正月,大兵至李王河,都统张林屡讽之降,卯发忿气填膺,瞠目视林不能言。有问以提身之道者,卯发曰:“忠义所以褆身也,此外非臣子所得言。”林以兵出巡江,阴降,归而阳助卯发为守,守兵五百余,柄皆归林。卯发知不可守,乃置酒会亲友,与饮诀,谓其妻雍氏曰:“城将破,吾守臣不当去,汝先出走。”雍氏曰:“君为命官,我为命妇,君为忠臣,我独不能为忠臣妇乎?”卯发笑月:“此岂妇人女子之所能也。”雍氏曰:“吾请先君死。”卯发笑止之。明日乃散其家资与其弟侄,仆婢悉遣之。

二月,兵薄池,卯发晨起书几上曰:“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节义成双。”又为诗《裂衣书诗寄弟》别其兄弟,诗曰“城池不高深,无财又无兵。惟有死报国,来生作弟兄。”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客问其故,曰:“古人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此殆其兆也。”卯发死,林开门降。大元丞相伯颜入,问太守何在,左右以死对。即如中观之,皆叹息。为具棺衾合葬于池上,祭其墓而去。事闻,赠华文阁待制,谥文节,雍氏赠顺义夫人,录二子为京官。

(选自《宋史·赵卯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B.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C.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D.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祐,是年号纪年法,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中“元嘉”纪年方法不同。
B.第,指古代科举制度中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举时代称考中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或落榜。
C.明年,今意指今年的下一年,此处为古义“第二年”,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越明年”意思相同。
D.堂,正房,高大的房子,一般指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可以用来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卯发审时度势,善于应对。元朝大军渡江以后,池州太守王起宗弃官逃跑,赵卯发代行州里事务,修缮营垒、囤积粮食,积极为守城做准备。
B.赵卯发法令严明,处事果断。宋将夏贵兵败逃归后,他的军队所过之处肆意掠夺,赵卯发逮捕斩杀十多人,逃兵才收敛停止他们的抢掠。
C.赵卯发忠心报国,矢志不移。第二年正月,元军至李王河,都统张林屡次建议投降,赵卯发忿气填膺,对张林怒目而视,使其不敢说一句话。
D.赵卯发大义凌然,视死如归。面对张林的背叛,赵卯发知道来日不多,他便置酒会亲友,与他们决别,把家里资财散与弟侄仆婢,并遣散了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以节行称,中被论罢,咸淳七年,起为彭泽令。
(2)林以兵出巡江,阴降,归而阳助卯发为守,守兵五百余,柄皆归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谥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B.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C.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D.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我国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陛辞,我国封建时代朝官离开朝廷,上殿向君王告别称为陛辞。
C.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克家聪慧过人,很有主见。他小时候书看—遍就能背诵,考了廷试第—名;不盲目从大家的意见,认为不衡量自己兵力而贸然进攻金朝,终会后悔。
B.梁克家忠于升上,公正无私。在任给事中的三年中,坚持上奏没有隐瞒;独自掌握政权时,即使是亲近外戚的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
C.梁克家敢于劝谏,受人敬佩。当皇上问到政治如何收敛的题目时,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汤邦彦被贬后,人们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
D.梁克家政绩卓著,深得皇恩。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生病时皇上随时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2)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