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与赤壁相关的英雄人物很多,苏轼为什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突出地写了周瑜?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0 01:4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 轼

①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优有取焉。

②《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③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④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⑤《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有删改)

(注)①吁俞:吁(xū):叹息,长吁短叹。俞(yù):文言叹词,表示允许。②祥刑:慎用刑法。③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④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⑤圮(pǐ)族:犹言败类也。

【小题1】根据文意推断,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准确的一个字是
【小题2】第②段举史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慎刑”“广恩”的观点。
【小题3】以下6句话编为4组,全部体现“刑忠厚”的一组是(    )
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③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④罪疑惟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⑤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⑥过乎义,则流而入于人,故义不可过也。
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划线句“有一善……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体现了“刑赏忠厚之至”的做法。
B.第②段引《传》和《书》中的名言,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C.第④段论述思路清晰,论证环环相扣,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其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
D.本文以忠厚立论,论证了刑赏有疑时,因本着过仁不过义的原则,“重”赏“轻”罚。
【小题5】苏轼在谈论“刑赏”问题时所持的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