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苏 轼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小题2】首联和颔联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诗人赏雪的兴致之浓?
【小题3】“谁怜破屋眠无处”一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3 08: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尊奉,尊崇。
B.矍然:吃惊地注视的样子。
C.独:单独。
D.倘见:偶然相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工所戴的帽子,用彩縠(縠hú,阳平。有皱纹的纱。)做成,既高又方。
B.谪,指贬官,同样指贬官的意思的用词还有罢、免、解、迁、贬、革、褫、开缺。
C.勋阀,功臣门第。阀,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立左右两柱,常用来标志功勋,左柱叫“阀”,右柱叫“阅”。
D.河北:当时指黄河以北。
【小题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其丰富形象。
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念奴娇·中秋

苏 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黄州。②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③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吹之,甚为精壮,豪气喷薄,山河可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前三句写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长空显得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B.作者由晴空写到明月,月亮升上天空,月光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
C.作者想象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这几句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
D.作者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烟树历历在望,突出了本词中秋思乡的主旨。
E.“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为这首词增添了浪漫色彩,给人奇妙之感。
【小题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小题1】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不知道庄子把美妙音乐称作“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小题2】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作者在回忆中想象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