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小题1】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不知道庄子把美妙音乐称作“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小题2】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作者在回忆中想象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9 05:0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下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
A.方破荆州  皆出于此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C.耳得而为声 皆在衽席
D.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选文第一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借客之口来回答箫声呜呜然的原因,从而感慨人生短促无常。
C.选文第二段作者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宽慰客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D.文章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者如斯    逝:往
B.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C.其破荆州  方:当
D.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愀 何为其
B.寄蜉蝣天地    托遗响悲风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固一世之雄
D.渺沧海一粟    与山间明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第1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第2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第2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小题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固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国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临:面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固一世之雄也
C.而今安在哉?D.不吾知其亦已兮
【小题4】下列又对所选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作者用月与水作比,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所抱定的生活态度
D.所选文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非常丰富,转换也十分自然。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酒属客(劝人饮酒)②凌万顷之茫然(凌驾)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下)④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端正)
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滤酒,这里指斟酒)
⑦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应)
A.①②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③④⑦⑧D.①④⑤⑥⑦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B.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
C.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C.何为其然也D.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4】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小题5】翻译句子。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