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庄子》中丰富的寓言故事形成了不少成语和典故请举出你所知道的至少三个成语或典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06 01:0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伸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________) (2)于时也(________)
(3)乃知尔(________)  (4)人九州(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涘渚崖之间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⑥今吾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
【小题4】文中划线句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题5】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析北海若是如何说理的。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1)魏莹与田侯年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2)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3)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4)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赤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5)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6)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篼也,犹有嘀也;吹剑首者,映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②胥靡:服役的人。③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嘀,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细微的声音。
【小题1】可填入第(4)段方框处的固定格式是
A.然则B.所以C.不然D.是以
【小题2】把第(5)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题3】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小题4】简析文中戴晋人的游说艺术。
【小题5】请对文中体现的庄子思想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