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②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参透
B.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借助,利用
C.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②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不需要
②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輮为轮     作师说贻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已  其闻道也亦先
C.蚓无爪牙利 句读不知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4】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10:1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砺则利     就:靠近
B.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穷尽
C.而闻者 彰:清楚
D.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
【小题2】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蓝   良曰“长臣”
B.水为之,寒于水 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    飘飘如遗世独立
D.积土成山,风雨兴 圣心备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了生活中常见的靛青提取、车轮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本文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劝学》中(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淘米水,引申为脏水,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B.而闻者 彰:清楚
C.而江河 绝:断绝
D.其之滫 渐: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思矣/编之以发
B.不如须臾之学也/系者然也
C.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白沙在涅,与俱黑
D.风雨兴焉/西方有木焉
【小题3】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而编之以发
C.所系者然也
D.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③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依靠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心一也  用:因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不拘于时,学
B.假舟楫,非能水也/师,所以传道解惑也。
C.积善成德,神明自得/择师教之
D.积土成山,风雨兴/师,或不焉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和“不舍”
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