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C.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D.彼且恶乎哉 待:凭借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其负大舟无力 ②《齐谐》者,志怪者
B.①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②而御六气
C.①抢榆枋止   ②三餐
D.①彼奚适也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子善于运用对比、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通过种种比较揭示道理,使文意层层递进,还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鲲与鹏。
B.庄子“逍遥游”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着的道德失范等问题的批判,维护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具有现实意义。
C.大鹏之高飞,还须待风,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这与后文所提到的列子御风一样有所待的,这并不是庄子所推崇的逍遥境界。
D.庄子所说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只能在主观精神进入“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才会产生,是一种个人精神的绝对解放。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③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7 04:2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选自《庄子·杂篇》,有删改)
(注)①屠羊说:一个卖羊肉的屠夫。②三旌:指公、侯、伯三公。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2)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水(节选)  庄子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时也(2)此其江河之流
(3)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4)人九州,谷食之所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井蛙不可语于海者②余与四人拥火
B.①万川归,不知何时止而不盈②哀吾生须臾
C.①吾未尝以此自多者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①不似尔向之自多水乎②是余有叹焉
【小题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此予之所得也
C.戍卒叫,函谷举。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4】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明)吴承恩

通州李子北游于淮阴,馆于蒋氏。李子素善貌人,其留于淮也,缙绅国人咸求之貌。其貌人也,十尝得十。或者问曰:“子之于技也,习矣乎?子而貌人,十尝得十,何也?”

李子嘻曰:“余非技人也,而于技;余非习于技也,而与技偶。

始余挟策读书,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见夫老少者异状,肥瘠者异质,黔皙者异色,长短者异形,妍丑者异姿。余嗒然而神怡,舂然而心融,少焉,触然而惊中。是故余志其形体,余志其耳目口鼻,余志其须眉,余志其颔颐,余志其权,余志其辅。既而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恍然若觌斯人焉。故余貌之人也,十而失五六者鲜矣。久之,余益与人习也,于是舍其格,遗其形,求之于俯仰,求之于瞻眺,求之于笑貌,求之于态,求之于情,吾心或若戚然其有谋,犂然其有酬,于是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若与斯人笑语謦欬焉。故余之貌人也,十而失三四者鲜矣。今余貌人多矣,余不能为心矣,余忘余技矣。有求余貌者,余不知其貌若是耶?态若是耶?但余隐几而坐,忽焉若见斯人于素,又忽焉若见斯人矜色而待余,又忽焉若见紫气于斯人眉宇之间,于是余急起而图之,又不知孰使余起耶?孰使余图之耶?孰使余不肖耶?故余之貌人也,不知十而得一耶?十而失其九耶?十而得十耶?十而不失其一耶?——余又安知技!”

于是淮南吴生闻之叹曰:“善哉!技可以语学矣!彼君子始而张弓,既而云行水止,而天游焉天下乎,畴靳之哉?熙熙神应之矣——是谓凝化。”

注①辅:颊骨。②觌(dí):见。③犂(lí):明确。④謦欬(qǐng kài):言笑。⑤畴靳:意指“收放”。

(乙)庖丁解牛

(战国)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突出李子画技高超的一项是(   )
A.李子素善貌人
B.缙绅国人咸求之貌
C.余非技人也,而于技
D.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
【小题2】请根据《序技赠写真李山人》《庖丁解牛》的文意,概述“李子貌人”“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完成填空。

【小题3】上面两篇文言文画线语句中的“嘻”字,分别流露出李山人与文惠君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小题4】李子貌人、庖丁解牛,都经历了由技而道的过程。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无误的一项是
A.海运将徒于南冥B.其视下,亦若是则矣已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适莽沧者,三餐而返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我決起飞,抢榆枋 水浅舟大也
C.适百里    南冥,天池也
D.鹏徙于南冥也 生物以息相吹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控于地”的“控”是控制的意思,“抢榆枋”的“抢”是碰、触的意思。
B.“腹犹果然”的“果然”是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解释为“饱足的样子”。
C.“野马也,尘埃也”意思是“野马奔跑以致尘土飞扬”。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奚以 ……为”是表反问的句式,与“奚以知其然也”中的“奚以 ……也”用法与意思相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小题1】下列各句对“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B.虽然,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C.士大夫之 族:家族
D.秦者秦也 族:族灭
【小题2】下列四个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刃有余 游:游进、运转
B.批郤导 窾:空、空处
C.刀而藏 善:通“缮”,拭擦
D.经肯綮 技:技艺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1)吾见其难 (2)天之亡我,我何渡
B.(1)无厚入有间 (2)故汉追及之
C.(1)今臣刀十九年矣  (2)非战罪也
D.(1)而刀刃若新发硎  (2)然今卒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