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翛然而往,偷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颁;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已,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其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羲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澝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悦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庄子·大宗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
B.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
C.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
D.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的对象。 |
B.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 |
C.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水而死。 |
D.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
B.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思虑图谋,不为过懊悔,不为赢得意。 |
C.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地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颜淡漠安闲。 |
D.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把“古之真人”概括为“天与人不相胜也”。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2)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