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小题1】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符合礼仪、
、
。
【小题2】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有何关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6 05:06: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
(《墨子·贵义》)
【小题1】在文章体例上,《论语》属于______体,《墨子》具有_____体色彩。
【小题2】墨子批评的“世之君子”违背了孔子说的君子之道的哪个(哪些)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2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作者多处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
B.老子擅长逆向思维,其哲思新颖独特,别开生面。《有无相生》一章将对立项并举,突出强调了“有”“无”“强”“弱”等的价值。
C.孟子张扬性善之说,提出人皆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进而倡导“大丈夫”人格和“浩然之气”,这是他的思想中特别光辉的一面。
D.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子路和冉求问他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他对两人的教导截然相反,劝子路退,劝冉有进,原因在于两人性格不同。
同类题3
下列各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其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而“人欲”则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
A.孔子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人生最高的道德规范。
B.记述唐朝禅宗六祖慧能弘法的《坛经》,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记录的是慧能得法及传播教化的事迹,由其弟子法海集录。
C.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贞观政要》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之作,该书作者是宋代史学家吴兢。
D.宋代朱熹等理学家认为“天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
同类题4
下列有关孔子的论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一生政治上无重大成就,但晚年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并以此传授弟子,因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并给予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孔子作《春秋》,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类似这种“绳当世”“笔则笔”“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因此司马迁自称《史记》为第二部《春秋》。
D.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立即被称为 “六艺”,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诵。
同类题5
材料一:齐人归女乐
①
,季桓子
②
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
材料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
注:①女乐,女子歌舞队。 ②季桓子,鲁国上卿。
【小题1】材料二中孔子下车想要和接舆说话,接舆为什么“趋而辟之”?
【小题2】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而材料一中,孔子选择逃避,即离开鲁国。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