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①道京师而东,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 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 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②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 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③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注)①狃:贪。
【小题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空格处的语气词是(  )。
A.矣
B.焉
C.也哉
D.而已
【小题3】对第③段画波浪线的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叹士人大多不能处理好“义”与“节”。
B.挖掘历来人们在仕隐之间难以选择的原因。
C.指出隐者的安于现状会被指责为“遗弃世事”。
D.剖析仕者为利益所牵而留恋官位的不良心态。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A.第①段开头
B.第①段末尾
C.第②段末尾
D.第③段末尾
【小题5】综观全文,分析其中“记园亭”“论仕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3 01:4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 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