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之,谓之常平盆。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使司    白:报告
B.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遽:立刻
C.其间水置仓     缘:沿着
D.一斛得八斗至者 率:率领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晏担任转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情况,灾情出现后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小题4】第2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9 01:1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贵之时,穷极滋味,暴殄过当;一过祸败,求藜藿充饥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饼,必以乾枣、胡桃瓤为心,使坼裂方食;及为冉闵所篡,幽废,思其不裂者而无从致之。唐东洛贵家子弟,饮食必用炼炭所炊,不尔便嫌烟气;及其乱离饥饿,市脱粟饭食之,不啻八珍。此岂口腹贵于前而贱于后□?彼其当时所为拣择精好,动以为粗恶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骄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

吾见南方膏粱子弟,一离襁褓,必择甘毳温柔,调以酥酪,恐伤其胃,而疾病亦自不少。北方婴儿,卧土炕,啖麦饭,十余岁不知酒肉,而强壮自如。又下一等,若乞丐之子,生即受冻忍饿,日一文钱,便果其腹。

人生何常?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令过分,物无精粗美恶,随遇而安,无有选择于胸中,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子瞻兄弟南迁,相遇梧、藤①间,市饼,粗不可食,黄门置筋而叹,子瞻已尽之矣。二苏之学力、识见,优劣皆于是卜之。吾生平未尝以饮食呵责人,其有不堪,更强为进。至于宦中,尤持此戒。每每以语妻孥,然未必知此旨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节选)

注 梧、藤:梧州和藤州。
乙: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所失,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小题1】乙文选自高中教材篇目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小题2】可填入甲文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者B.哉C.尔D.耶
【小题3】简析甲文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对“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也是磨练意志培养性情的方法之一。
B.这也是一种引起内心波动变化的方法。
C.这也是控制内心压抑欲望的方法之一。
D.这也是一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法。
【小题5】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主旨有何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魏丞相欢①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使高敖曾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②所将将士不满万人,馆谷于恒农五十余日,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教曾遂围恒农。欢右长史薛琡言于欢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何忧不降!愿勿渡河。”侯景曰:“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欢不从,自蒲津济河。
泰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未会。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距东魏军六十里。诸将皆惧,宇文深独贺。泰问其故,对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愎谏③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事理昭然,何为不贺!”泰遣须昌县公达奚武觇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军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莫有应者,还,白欢曰:“众尽去,营皆空矣!”欢犹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曰:“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欢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乃驰去。夜,渡河,船去岸远,欢跨橐驼就船,乃得渡。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余人,余悉纵归。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选《资治通鉴》一五七卷,有删节)
【注】①欢: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②泰:南北朝时期,西魏丞相宇文泰。③愎谏:不听劝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欢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 趣:通“趋”,奔赴。
B.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   夹:沿靠。
C.今悬师渡河 悬:无所依傍。
D.丞相欢欲收兵更战   更: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军承之   扣弦而歌之
B.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 引以为流觞曲水
C.约闻鼓声而起   毕礼而归之
D.何为不贺   何竟日默默在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我强敌弱的形势,高欢右长史薛琡并不赞成渡河出击,认为只要把守要道,等到秋季,敌人就会因缺粮而投降。
B.到了沙苑之后,西魏将领都害怕和高欢军队交战;唯有宇文深颇具远见,断定高欢执意渡河不得人心,可以一战胜之。
C.趁东魏因争先恐后攻打而乱了队列之际,埋伏在芦苇丛中的西魏士兵奋勇而起,分成两队绝其后路,一举打败了敌手。
D.本文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手法以及侧面描写,将对阵双方主将高欢的刚愎自用、宇文泰的深谋远略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题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泽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
(2)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节选自《淝水之战》)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亦敌,何谓弱也  勍:强有力
B.我以铁骑而杀之    蹙:突然
C.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重:加上
D.民有进壶、豚髀者  飧:熟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开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B.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C.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人马均装备有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又称重骑兵,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B.公,爵名,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候;小国称伯、子、男。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D.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陛”是宫殿的台阶,“陛下”是在阶下执事之人的自称,以此对君王表示敬意,到后来演化为君王专有的自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
A.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有报多成语今天仍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者对阳平公融所说的一段话,目的在于以智激敌,诱其自乱。引发敌方速胜心理,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消灭晋军,无奈事与愿违,反面导致自己的车队溃败。
D.秦兵一后撒,阵势大乱,溃不成军,败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昼夜不敢停歇,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有十七八个。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2)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提刑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初,勤王诏至赣州,天祥捧之涕泣,乃发郡中豪杰,并诸溪洞山蛮万人遂入卫。其友止之曰:“今敌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何异驱群羊搏猛虎。”天祥日:“国家养育士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赴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欲以身殉。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力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客僚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贪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天祥至临安,上疏曰:“本朝削藩镇,建都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侵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统于中。……地大力众,约日齐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以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元帅议和,见执于元。天祥争辩不屈,伯颜怒,遂留焉。天祥自镇江亡入真州.至温州,与张世杰等奉益王罡即帝位于福州。天祥帅师次于汀州。元李恒袭天祥于兴国县。天祥出走,与长子道生奔循。天祥妻欧阳氏,男佛生、环生及二女见执。
元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弘范笑而置之。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未几入时,愿乞死。乃诏斩于燕京之柴市。天祥临刑,从容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会林某亦自惠州舁天祥母柩同至,人以为忠孝所感。

   (选自《通鉴续编》卷二十四)

(注)①人卫:进入明帝行在保卫。②三道:三路。③鼓行:气势旺盛。④庶,前为“民”,后为“或许”。⑤循:循州。⑥入对:指入元朝对答。⑦舁:载,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B.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C.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古代帝王有难时,臣下起兵救援帝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但有些勤王者的动机却非如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借之攻入朝廷夺权的例子。
B.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时君王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王朝。
D.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军镇以卫安全。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后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宋时也沿用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忠君为国。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不顾朋友好心劝阻,在所不惜,毁家纾难,坚决组军勤王。
B.文天祥胸有谋略。他知平江府时请求朝廷将境内分为四镇,以此为中心建都统,以便集中力量,抵抗强敌。
C.文天祥坚贞不屈。他和宋军元帅一道到元营议和,严词争辩,惹怒了伯颜而被扣留,觅机逃脱后仍继续统兵抗元。
D.文天祥视死如归。他在五坡岭被俘后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被扣留在燕京时自请就死,就义前还从容望南方礼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2)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