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小题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通过行踪的对比表现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中“薄”的意思是轻视,说世俗之人不看重佳人,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
D.整首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悲慨之中又具有自然之美。
【小题2】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7:55: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 :(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小题2】“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3】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结合具体诗句,简述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 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B.“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C.“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
D.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小题2】“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运用了“赋”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B.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小题3】清代学者称曹植诗“极工起调”,意思是曹植作诗非常讲究开头,请简析本诗开头两句的精彩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求自试表

曹植

臣植言:臣闻士生世,入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今臣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三方未克为念!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终无伯乐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节选自《曹植集校注》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命之臣也   毕命:竭力效命
B.九州如   晏:安宁、安定
C.窃自惟   度:忖度
D.道家之明也 忌:嫉妒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士生世   且为奈何
B.出事君 金就砺
C.事君贵兴国   不求闻达诸侯
D.皆功勤济国    臣险衅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B.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C.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D.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尸禄,指空食俸禄而不尽职。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B.玄冕,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这里专指天子、圣上。
C.填沟壑,古代对死的委婉的说法。人死而尸首填塞山沟,故称填沟壑。
D.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创始人是庄子。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曹植认为,成功的君王会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尽心忠君的臣子会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
B.文章以古代接受爵禄的多是一些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利惠人民的人为例,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C.曹植身处外地,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因为东吴、蜀汉两国还没被攻克,这两国士卒仍在积极备战。
D.曹植以尘雾、萤火、蜡烛来自喻,期待能发挥自身的能量,虽遭讥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实质的任用。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2)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
(3)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曾丕继位,对曹植心存疑忌,杀掉曹植的至交丁氏兄弟,本诗即作于此时。②鹞(yi0):一种像鷹而略小的猛禽。③捎(xiao): 挥击,削破。④摩: 迫近、贴近。
【小题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运用了比兴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B.对酒当歌,入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C.孔徽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2】本诗想象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以下对此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想象的故事紧承上面句子没有权势就不必交友的观点,这一观点也恰是作者的真实想法。
B.第五、六句写无冲天之志的“篱间雀”终究无法逃脱无情的打击,可见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
C.第七、八句写罗家得雀的喜悦和少年见雀被俘的悲苦,无一字褒贬,感情却深融于叙事之中。
D.最后两句作者想象黄雀被救后轻快地高飞,反映了作者想象解救朋友急难之后的悲惯和无奈。
E. 故事的叙述语言质朴无华,有叠字项真手法、通俗的口语,不事雕琢,平实中有感人的力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①。
游者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晞:晒干。②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描摹了一副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两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都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小题2】有人说,与他父亲相比,曹植的诗少了英雄的豪气,多了才子的情怀,但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的特点,试比较它们表达的情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