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蒋济任别驾,被派遣去见曹操。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于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马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 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②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 “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辽感言,复与周平。

③太祖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 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几年,交民便安,将士用命。

④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 “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⑤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 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B.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C.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D.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这里指曹操,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为创基立业者,多用于称呼开国皇帝。
B.辟,指征辟,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C.爵,指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薨,在古代指国君或诸侯死去,也用于皇帝的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质“精良综事”的特点在为郡吏马谅脱罪一事上体现明显,相关人等认罪伏法。
B.胡质拒绝了张辽请求并陈述了理由,胡质一番话实际上起到了化解张辽和武周矛盾的作用。
C.胡质断案,推断符合逻辑,有智慧,为官清廉,在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士兵愿效死力。
D.胡质任荆州刺史期间,有勇有谋,化解了樊城之围,并且积蓄粮谷,还设置东征台。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
(2)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7:5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B.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C.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D.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任用官员的科目之一,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书》为《尚书》的最早书名,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D.践阼,亦称为“践祚”,一般指帝王登基,统治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的人,此举不仅得到人们的好评,还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曾担任廪丘长、广川令、彭城相、丞相主簿、扬州刺史、侍中、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官职,最后功业未竟,病逝在赴任途中。
C.温恢富有谋略,深受太祖器重。曹操曾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告诉自己的手下张辽、乐进等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和通晓军事的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召集裴潜等人是让他们赶去支援襄阳,但在危难之际却没有急着让众将前往,是不想造成太大惊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2)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同类题2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邢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馀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田畴曰:“邢颙,民之先觉也。”乃见太祖,求为乡导以克柳城。
太祖辟颙为冀州从事,时人称之曰:“德行堂堂邢子昂。”除广宗长,以故将丧弃官。有司举正,太祖曰:“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病,去官。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颙辈。”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邢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桢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为上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后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
初,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原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黄初四年薨。子友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
【小题1】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B.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C.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D.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小题2】下列对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内,之国家。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B.辟,指授予官职。一般是由下到上的行为。也指受到皇帝的召见并授予官职。
C.左冯翊,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是政区名同时也是官职名称。
D.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主阶称阼阶,为主位。践阼即登上主位。后指皇帝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颙被举孝廉,司徒征召,都不去就任,后来改换姓名,与田畴交往。
B.刑颙感到现在只有太祖能够平定天下,所以投靠太祖后,亲自请求做向导来攻打柳城。
C.刘桢害怕受到曹植的礼遇,招来别人对自己的诽谤,所以辗转反侧,不能自安。
D.刑颙在追随太祖之后,一直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
(2)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以为可任。”蒙,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B.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C.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D.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B.“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都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
C.“卒”在古代指士大夫之死,朱然属于士大夫,所以,说他“赤乌十二年卒”。
D.在《二十四史》中,《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合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他率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军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及朝臣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日而定。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戳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魏书》曰: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卷九·列传第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B.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C.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D.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伯父、叔父之孙或血缘隔得更远一些的子侄辈,唐宋时称亲兄弟之子为从子。
B.“布衣之交”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友谊,等同于“贫贱之交”。
C.“持节”指皇帝不能亲临,派人代行,以节为凭。下文的“假节”“假钺”与此类似。
D.“梓宫”指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等人去世之后所使用的、以梓木制作的棺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尚深受文帝重视,屡获封赏。文帝没有称帝时就与夏侯尚交好,称帝后更是对其封侯、升职,屡加重用,前前后后共封给他食邑两千多户。
B.夏侯尚善用奇兵,颇懂作战之道。他认为刘备在上庸有驻军,且山路难行,不会防备自己。于是率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攻下了上庸,击败了刘备的军队。
C.夏侯尚居安思危,见识深远。虽然孙权自称藩属,但夏侯尚还是加强了进攻讨伐孙权的准备;在孙权怀有异心时,夏侯尚和曹真共同出击,攻下江陵。
D.夏侯尚影响力大,引得众民归顺。他从上庯疏通道路,向西开路七百多里,有许多山中百姓和少数民族的人归附了他。短短几年,投降归附他的多达几千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
(2)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璋传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还。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后为吴大市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幸西安长。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不入境。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氏,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甘宁卒,又并其军。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璋曰:“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 缚作大挠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水长当下,尚便引退。璋下备陆口。权称尊号。拜右将军。

璋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征伐止顿,使立军市, 他军所无,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嘉禾三年卒。子平,以无行徙会稽。璋妻居建业,赐田宅、复客五十家。

选自《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言后豪富还: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合肥之役,张辽至:奄:忽然
C.自璋在事,不入境:寇:侵扰
D.作筏适毕,水长当下:伺:等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八百人,将还建业”,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大业”之意。
B.“权称尊号”,“尊号”是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选文中“权称尊号”的意思是孙权遥尊魏帝,承认魏帝,愿意与魏结盟。
C.“拜右将军”,古代左右的尊卑并不固定,而是随使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载:“位在廉颇之右。”而《魏公子列传》:“虚左”。
D.“嘉禾三年卒”,“嘉禾”是孙权的年号,中国古代称帝王,除了称王、称皇帝、还可以称溢号、称庙号、称年号等。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小题4】有评论说:“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据保东南,宣哉!”根据选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潘璋之不修”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