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郑谷(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小题1】杨花即_______, 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 (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小题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0 02:0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B.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2】找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明也C.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句读
【小题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道之不传也久矣B.是故益圣,愚益愚C.非能D.其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5】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小题6】翻译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祠部陆员外书
韩愈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执事之与司贡士者相知诚深矣。彼之职在乎得人,执事之志在乎进贤,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谓两得其求,顺乎其必从也。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举尔所知。”然则愈之知者,亦可言已。
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长者。喜之家在开元中衣冠而朝者兄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而不达,弃官而归。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赋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读书而为文,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云长之文,执事所自知。其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有刘述古者,文丽而思深。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有韦群玉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主司疑焉,则以辨之;问焉,则以告之;未知焉,则殷勤而语之,期乎有成而后止可也。
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而未知陆之得人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梁举八人,无有失者,其余则王皆与谋焉。陆相之考文章甚详也,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今执事之与司贡士者有相信之资,谋行之道,惜乎其不可失也。
(选自《中华文学名著百部》第33部,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   博:多
B.地薄而赋多  赋:地税
C.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 干:求取
D.惜乎其不可失也 惜:可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贡士。
B.京兆:古代对京畿都城地域的谓称。京兆尹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C.从子:宗法意义上,本是对父之兄弟之孙的称呼,唐宋时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文中指的是京兆尹的堂侄。
D.相公:古代可用以称君子、秀才、宰相、贵族青年等,有时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⑵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
【小题4】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试分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