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作者既描写了景物,又刻画了人物,一静一动之间足见诗人的闲适恬淡之态。
B.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景物与生活中的棉絮和镰刀联系在一起,富有生活气息。
C.颈联写出诗人在赏完美景后放开怀抱、放浪形骸的情怀,不愿受世俗“衣冠”的约束。
D.本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浑然天成。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3 06:4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乌公与从事之间的问答,引出石处士其人,既赞石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能知贤求贤。
B.文章第二段写石处士应聘及与众人饯行。写石处士应聘之果断,赴行之速,由此可以看出其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
C.文章直接规劝石处士与乌公,希望乌公与石处士行事时能恪守道义,并祝两人合作成功,体现了韩愈“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
D.本文的主旨是赞扬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并对他做一些劝勉,同时也对节度使乌公进行劝勉。

同类题2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彼童子之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虚词的表达作用。
【小题4】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广博地学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C.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驾车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A.积善成德,神明自得B.吾尝跂望矣
C.青,取之于蓝青于蓝D.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推论出通过博学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B.第二段中用“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之类的生活经验阐明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蚓”和“蟹”作对比,阐述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D.选文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又适时夹进了一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颖传
韩 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明眎(shì):兔子的别名。②髦:毛中长豪;引申为同辈中不群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豪 豪:同“毫”,毫毛
B.与上益狎 狎:亲近
C.以衡石自程     程:限定
D.见绝于孔子     绝:绝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氏家族被围捕,毛颖被带回章台献给皇帝,逐渐得到皇帝的恩宠并管理事务。
B.毛颖和绛县人陈玄、弘农县的陶泓和会稽县褚先生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基本偕同一致。
C.文章以毛颖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D.《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
(2)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