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祠部陆员外书
韩愈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执事之与司贡士者相知诚深矣。彼之职在乎得人,执事之志在乎进贤,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谓两得其求,顺乎其必从也。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举尔所知。”然则愈之知者,亦可言已。
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长者。喜之家在开元中衣冠而朝者兄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而不达,弃官而归。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赋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读书而为文,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云长之文,执事所自知。其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有刘述古者,文丽而思深。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有韦群玉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主司疑焉,则以辨之;问焉,则以告之;未知焉,则殷勤而语之,期乎有成而后止可也。
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而未知陆之得人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梁举八人,无有失者,其余则王皆与谋焉。陆相之考文章甚详也,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今执事之与司贡士者有相信之资,谋行之道,惜乎其不可失也。
(选自《中华文学名著百部》第33部,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   博:多
B.地薄而赋多  赋:地税
C.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 干:求取
D.惜乎其不可失也 惜:可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贡士。
B.京兆:古代对京畿都城地域的谓称。京兆尹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C.从子:宗法意义上,本是对父之兄弟之孙的称呼,唐宋时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文中指的是京兆尹的堂侄。
D.相公:古代可用以称君子、秀才、宰相、贵族青年等,有时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⑵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
【小题4】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试分点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4 04:3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十至十一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今吾使建中祭汝,(① )汝之(②  )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③ )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1)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④ )不(⑤ )其棺,(⑥ )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⑦    )之,其又何(⑧ )!彼苍者天,(⑨    )其有(⑩ )!自今已往,吾   )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2)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  )!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汝之孤与汝之乳母(________)
(2)吊汝之与汝之乳母(________)
(3)则取以来(________)
(4)不凭其棺(________)
(5)敛不其棺(________)
(6)不临其穴(________)
(7)吾实之(________)
(8)其又何(________)
(9)其有极(________)
(10)曷其有(________)
(11)吾无意于人世矣(________)
(12)尚(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2)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小题3】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0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弥补自己的过失,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B.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D.本部分直接抒情,最后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作结,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韩 愈
进士侯喜。
右其人,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家贫亲老,无援于朝,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愈常慕才,而恨其屈。与之还往,岁月已多,尝欲荐之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
去年愈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适遇其人自有家事,迍邅坎坷,又废一年。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曰:“侯喜死不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公之知我也。比者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矣。”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难其人而重其事。今子郁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古所谓知己者正如此耳。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可贵耳。若自有名声,又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非为侯生谋也;感知己之难遇,大阁下之,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谨状。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有删改)
(注)①状:文体的一种,用于陈述事件经过或人的事迹。②右其人:古代书写从右至左竖写,侯喜的名字最先在右边写出,故如此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喜死不矣 恨:遗憾
B.比者将委弃泥途     分:料想
C.不其乎  然:这样
D.大阁下之  德:感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愈常慕才,而恨其屈 此志不在小
B.尝欲荐之主司   极娱游暇日
C.独见遇于大贤,可贵耳   而后今培风
D.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 有鱼,其广数千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喜非常有才华,但参加科举考试十几年,却没有遇到一位赏识他的人,以致考场败北,有志难展。
B.侯喜被卢郎中赏识之后,一改颓态,重新有了雄心壮志。作者也为他感到高兴。
C.作者认为,知己难遇,所以才有“士为知己者死”。侯喜能够被卢郎中赏识,卢郎中正是侯喜的知己。
D.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不是推荐侯喜,而是感慨知己难遇,赞美卢郎中能慧眼识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
(2)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