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 ,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 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__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 ,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__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__。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
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头。⑤缗(mín):杂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游二十馀年 游:游玩
B.又于屋后构小园 构:建造
C.谓靖节不知道 道:天道
D.而僭为之记    僭:超越本分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耿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 为名
②而 妒媚者所不容
③公殆未能以忘 
④吾无从而问 
A.①以②为③于④也
B.①因②其③于④之
C.①因②其③乎④也
D.①以②为③乎④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B.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C.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D.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①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②遥望山颈然如积灰
③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
⑤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 ⑥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认为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
B.淀山公有才能,所做官职,声名功绩显著,罢官后,朝廷谈论人才还推重他,但他自己却忘怀这些,纵情于山水之间
C.归有光说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悠然”的含义,只好向表兄淀山公请教,淀山公给他作了明确的回答。
D.淀山公曾经游览名山大川,但感觉悠然自得的能够寄托情感的却是马鞍山,所以感觉马鞍山的石头与泰山的石头没什么两样。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
(3)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4 10:0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万侍郎书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念三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①;才不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中。拊循劳来②,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今被挫诎③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自达于朝廷?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俊驰骋;妄自测拟,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又取信于所使咨访之人。只如不睹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又加以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能自明也。
夫士之所负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而去之。譬行舟于水,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之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④者,不徒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敕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渎,无任惶悚。不宣。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出宰百里:出任县令。②劳来:慰问、劝勉。③挫诎:摧挫贬黜。④此人:作者自指。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    逾:超越
B.才不迨志 迨:到
C.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 视:看待
D.值风水之顺快    值:正赶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鳏,老而丧子的男人。寡,指丧夫的女子。
B.阁下:对人的敬称,以前多用于书信中。初为对显贵者的尊称,后乃泛用。
C.桑梓:指家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们就用物代处所。
D.有司:指官吏。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可以称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自达于朝廷?
(2)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归有光辞官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②先妣尝
③顷,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客逾庖而宴”中的“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骊山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 后人之而不鉴之
C. 燕赵之收藏   D. 先大母婢也,二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垣墙庭 周:围绕
B.凡变矣 再:第二次
C.大母余曰 过:探望
D.余久卧病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依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呱呱泣 鼓枻
B.儿成,则可待乎 安能以身察察
C.能足音辨人     谨拜表
D.其制稍异前     或重泰山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于不同时期,叙述的是生活琐事,思念的人分属三代,以项脊轩为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起来,使全文浑然一体,一点没有松散凌乱之感。
B.文章以“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先写“可喜”,再写“可悲”,由“喜”到“悲”,结构全文。
C.文章的叠词运用巧妙,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用“亭亭”来直抒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切等。
D.和《五人墓碑记》选择重大题材、阐明生死重大意义不同,本文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题材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文字的一大特色。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5】用“/”给下面划线文字断句。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  迨:等到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大母余曰  过:走过D.大女郎也  类:像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今臣亡国贱俘B.其制稍异于前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3】对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形影相吊(慰问) ②寻蒙国恩(随即,不久) ③逮奉圣朝(趁着)    
④逾庖而宴(客厅) ⑤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⑥遂去,不复与言(前往某地)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迨:________
(2)二世 乳:________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______
(4)大母余曰  过: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墙往往是  母立于兹
B.鸡栖厅     室西连中闺
C.娘指叩门扉曰 比去,手阖门
D.先妣抚甚厚 顷,持一象笏至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小题4】依据本段,“可悲”之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名未就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