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  迨:等到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大母余曰  过:走过D.大女郎也  类:像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今臣亡国贱俘B.其制稍异于前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3】对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形影相吊(慰问) ②寻蒙国恩(随即,不久) ③逮奉圣朝(趁着)    
④逾庖而宴(客厅) ⑤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⑥遂去,不复与言(前往某地)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5 02:0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孺人:大夫的妻的封号,明代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③洒然:整齐貌。 ④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 归:女子出嫁
B.不能言  喑:哑,不能说话
C.室弃物  靡:无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对下列两组词语中画线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乃有无母人   ②辍耕垄上
③老妪杯水盛二螺进 ④垣墙周庭,当南日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同类题2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奄便有十年。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寒花葬志》)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室坏不修(破败)B.其制稍异于前(格局)
C.事我而不卒(终结)D.吾妻来归(回家)
【小题2】下面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B.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C.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D.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小题3】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取的两小段文章,都充分地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选材的特征——选取生活中的家庭琐事。
B.“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寒花陪嫁过来时,才十岁,穿着深绿色的裙子,十分可人。
C.“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不常居”,是常年羁旅在外,没时间回故居。
D.从两则短文看,归有光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封建士大夫。特别是在与寒花的和谐相处中,更见其平易的人格魅力。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爨的古义是分灶做饭,即分了家。文中的“迨诸父异爨”中的“异爨”就是此意。
B.女郎是古代对年轻女孩“女中豪杰”的赞美之意。文中的女郎就是这个意思。
C.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文中“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的“宣德”即此意。
D.归宁是古老的汉族婚俗,流行于我国广大地区,指出嫁的女子回到娘家省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景。
B.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⑵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引,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节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 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④孺人:明代七品官以下职官的妻或母的封号。⑤以资雄,以财产出名。⑥姁姁(xǔ):和悦的样子。⑦缉 :搓麻绳。
【小题1】(请填涂答题卡第7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B.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C.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D.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小题2】(请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称为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隆庆是明朝皇帝明穆宗朱载星的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的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 多则十几个。
D.先批,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
【小题3】(请填涂答题卡第9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自幼好学能文,通读经史。在嘉靖十九年考取贡士后,又考十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明史归有光传》作为史传,取材点面结合,既有对归有光生平的全面介绍,也有如审案这样的具体事例记叙。
C.《先妣事略》作者拾取了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娓娓道来,多用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笔极简洁省净,寄深味于平简之中,近似于《明史·归有光传》的语言风格。
D.《先妣事略》(节选)写母亲娘家是个大家族,很富有,却“敦尚简实”。母亲受到了良好的影响。文章通过几件事刻画了她的品格,一个勤劳、简朴与和善的母亲形象,跃然于纸上。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释)①孺人:指归有光之母。②缉坊:搓麻线。③龃龉:差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妣抚之甚厚 抚:体恤、爱护。
B.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遗:遗漏。
D.累累暴阶下   暴:晾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以指叩门扉 以手阖门
B.客逾庖而宴   而母立于兹
C.然予居于此   室西连于中闺
D.儿之成,则可待乎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先写庭院由通到隔的变迁,寓有家道衰落之慨,既而以老妪叙说亡母旧事,表达了伤逝之痛。
B.乙文段写母亲拖儿携女、“手中纫缀不辍”的细节,体现了她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
C.甲乙两文段都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D.甲乙两文段均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即事抒情,用语平淡却感人至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