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②先妣尝
③顷,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客逾庖而宴”中的“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骊山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 后人之而不鉴之
C. 燕赵之收藏   D. 先大母婢也,二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5 12:0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思子亭记

(明)归有光

①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之水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榲,中颇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予生平之乐事也。

②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

③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靡,极目于云烟杏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

(注)①震泽:太湖.②嘉靖:明世宗年号.③西去此指到西面城中的亲戚家去。

【小题1】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_____,是明代“______派”代表作家。
【小题2】概括第①段所写的“乐事”及其主要作用。
【小题3】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淞江干涸萧索,没有辋川、阳羡的美景,所以作者平时都懒得出门。
B.作者最喜欢儿子与弟弟们一起游戏,弟弟们分别是三岁、六岁和九岁。
C.作者的儿子是在嘉靖壬寅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去世,去世时年仅十六岁。
D.守冢人俞老曾在清晨薄雾中见到作者的儿子穿着绿色的衣服在享堂中。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坚信儿子没有死的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课内选段,回答文后各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制稍异于前
B.然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C.移其民于河东
D.谋动干戈于邦内
【小题2】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先妣抚之甚厚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因此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产生共鸣。
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写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C.这段文字,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及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与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D.和《五人墓碑记》选择重大题材、阐明生死重大意义不同,这段文字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题材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事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同类题5

二. 文言文阅读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喑不能言 哑声
B.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请
C.率人人得食    率领
D.手中纫缀不辍  停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慈父见背     还望见谅
C.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顾视无可置者
D.乃劳苦若不谋夕 世乃有无母之人
【小题3】将《陈情表》与《项脊轩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先妣事略》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