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节自《兰亭集序》)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
B.吾欲南海,何如
C.辍耕垄上
D.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5 09:5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永和九年,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威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视听之娱 极:穷尽
C.得于己,快然自足   暂:一时
D.每览昔人兴感之 由:经过
【小题2】更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生发“死生亦大矣”感慨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3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乐也 信:相信
B.虽舍万殊   趣:同“取”
C.终于尽 期:至、及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4

阅读课文3、4段,完成下面问题。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1),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文嗟(jiē)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以伤感生命的短促起笔,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值得注意的是,从结构上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还巧妙地衔接了上文。
B.作者把人们的生活态度概括成两种形态,前者即文中所说的“静”,后者即文中所说的“躁”,以此为切入点,引出下面的感慨。
C.作者异中求同,尽管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慨不同,但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却相同,引出“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抒发人不免一死的悲痛。
D.第四段,作者先论述古人、今人对于死生的感慨“若合一契”,批判“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接着指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夫人之相   
(2)取诸怀抱   
(3)或寄所托   
(4)放浪形骸之外
(5)不知老将至
(6)及其所既倦
(7)感慨系
(8)未尝不文嗟悼
(9)不能之于怀   
(10)所以兴怀   
(11)其一也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所托:爱好的事物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此(集会)的诗文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及其所之既倦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