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所托:爱好的事物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此(集会)的诗文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及其所之既倦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02: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得到,取得。
【小题2】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
A.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B.“及其所之既倦”一句是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集子也会有同感。

同类题2

阅读课文3、4段,完成下面问题。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1),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文嗟(jiē)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以伤感生命的短促起笔,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值得注意的是,从结构上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还巧妙地衔接了上文。
B.作者把人们的生活态度概括成两种形态,前者即文中所说的“静”,后者即文中所说的“躁”,以此为切入点,引出下面的感慨。
C.作者异中求同,尽管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慨不同,但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却相同,引出“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抒发人不免一死的悲痛。
D.第四段,作者先论述古人、今人对于死生的感慨“若合一契”,批判“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接着指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夫人之相   
(2)取诸怀抱   
(3)或寄所托   
(4)放浪形骸之外
(5)不知老将至
(6)及其所既倦
(7)感慨系
(8)未尝不文嗟悼
(9)不能之于怀   
(10)所以兴怀   
(11)其一也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  咸:全,都
B.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
C.终于尽  期:约定
D.言是王右军书    但: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文中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癸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与日的次序。
B.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契 ,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若合一契,意思是感触相同。
D.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齐彭殇,是庄子《齐物论》中的看法。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描绘了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然后转入叙写雅事,最后以“乐”字作结。
B.第三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世事变迁、死生难测的情况。最后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C.末段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同时作者坚信后世读者都会从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
D.节选《晋书·王羲之传》主要以棐几题字、扇面作书两则故事,从侧面表现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以及王羲之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而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则是从正面表现其书法的成就以及其颇为自信的性格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次序)
B.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C.虽舍万殊(趣:同“取”)
D.未尝不文嗟悼(临:面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犹不能不之兴怀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不知老将至 二虫何知?
D.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天之苍苍,正色邪人
【小题3】你认为甲文最后一段的“悲”有哪些方面内容?表现了作者王羲之怎样的人生态度?
【小题4】请用“/”为乙文划线句子断句。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小题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同类题5

课内文言阅读,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毕至
A.映左右
B.引以为流曲水
C.少咸集
D.一一咏
【小题2】下列句式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而今安在哉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⑥ 何为其然也 ⑦而又何羡乎
A.①③⑦
B.②⑤⑥
C.②⑥⑦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况修短随化,终期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犹不能不之兴怀
C.俯察品类盛     足以极视听
D.则或咎欲出者   孰能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