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所托:爱好的事物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此(集会)的诗文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及其所之既倦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02: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原因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摹写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致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
【小题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古代举行这个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之矣 系:附着
B.虽舍万殊 趣:取向
C.终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繁盛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为流觞曲水②亦足畅叙幽情③夫人相与 ④犹不能不以兴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在癸丑(时间) B. 虽舍万殊(爱好)
B.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D. 终于尽(期望)【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 举世而之而不加沮
B.垣周庭,以当南日 D.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所以游目骋怀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B.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不知老将至
C.列坐次    及所之既倦
D.足极视听之娱 可濯吾缨【小题4】下列句中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各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该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文章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之美。
D.文章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的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騁怀,足以极视听之候,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旁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不知老将至(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觞曲水,三月三日人们举行祓禊(fú 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在消灾降福。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亦或有他用,《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