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旻字贵参,十岁能属文。其父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旻以父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宋初,为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俄知开封县。太宗时领京尹,数召与语,颇器重之。

岭南平,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俗好淫祀,轻医药,重鬼神,旻下令禁之。且割己奉市药以给病者,愈者千计,复以方书刻石置厅壁,民感化之。会南汉知广州官邓存忠劫土人二万众,攻州城七十余日。旻屡出亲战,矢集于胸,犹激励将卒殊死战,贼遂少却。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旻病甚,诏令有司以肩舆载归阙下。疾愈,通判镇州,有能声,赐钱二百万,迁库部员外郎。

开宝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太祖谓旻曰:"朕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隐、急军须之务,悉以便宜从事,无庸一一中履也。"岁运米百余万石给京师,当时称有心计。

太平兴国初,召为水部郎中。钱俶献地,以旻为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旻上言:"俶在国日,徭赋繁苛,凡薪粒、蔬果、箕帚之属悉收算。欲尽释不取,以蠲其弊。"从之。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旻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语在《仁赡传》。量移唐州。

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其后子贻孙上言,诏复旧官。贻孙官至主客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范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B.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C.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D.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之后专指在封口处盖有皇帝印章的诏书。
B.权知,暂代之意。宋初官员,以朝廷临时差派名义治事,官衔前常带“知”字。
C.制,诏书的一种,秦汉时用于颁行国家典章制度,唐后也适用赏罚、赦免等。
D.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酌情赦迁回京城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旻出身官家,少有才华。其父官声显赫,范旻十岁就有能力撰写文章,凭借父荫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B.范旻移风易俗、兴利除弊。范旻在邕州下令禁止过度的祭祀活动;向皇帝进言钱俶治理的封地徭役赋税繁重琐碎,建议全部取消。
C.范旻坚守战场,身先士卒。邓存忠劫土人攻打邕州城七十余日,范旻亲自作战,胸部多处中箭,仍然督战激励将殊死作战士,坚壁固守。
D.范旻颇受信任,受到优待。皇帝把一方军政事务委托给范旻,并且让他便宜从事,除了为民除害的事和紧急军务,其他事情无须一一请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
(2)旻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4 11:5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昷之字景山。进士及第,补乐清尉,润州观察推官,校勘馆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知温州。蔡齐荐其材可用,擢提点淮南刑狱。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徙广南东路转运使。夷人有犯,其酋长得自治而多惨酷,请一以汉法从事。权度支判官,为京西转运使,加直史馆,徙河北。被边诸州发卒斩西山木,卒逃入契丹者岁数百人,敌既利其所开地,又得亡卒,故不急。昷之戒斩伐毋得深入北地,卒亦不敢逃。还,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保州、广信、安肃军自五代以来别领兵万人,号缘边都巡检司,亦曰策先锋,以知州、军为使,置副二人,分所领卒为三部,使援邻道。太祖尝用之有功,诏每出巡别给粮钱以优之。其后州将不复出,内侍为副,数出巡,部卒偏得廪赐,军中以为不均。通判保州石待举言于昷之,请合三部兵更出入,季一出即别给钱粮,余悉罢,仍请以武臣代内侍。时杨怀敏方任边事,尤不悦巡检司。云翼卒恶石待举,遂杀之以作乱。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城开,除户部副使。王则反贝州,有言昷之在河北捕得妖人李教不杀,使得逸去,今乃为则主谋,事平,无其人。会冀州人段得政诣阙,自言“尝为叔父屯田郎中昙赇免缘坐”,且言“昙以书属昷之”,乃下御史按劾,虽不得书,犹夺三官,监鄂州税。知汉阳军,稍迁刑部郎中,复待制、知湖州,徙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卒。

(节选自《宋史·张昷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B.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C.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D.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时行政区划名,为加强中央集权,仿唐代的道制而置相当于明清的省。
B.契丹,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因地处辽河上游曾改国号为“大辽”。
C.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诣阙,文中指入朝觐见皇帝。
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也可提前。也称“休致”“秩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昷之中举入仕。他考中进士后,补任乐清县尉曾被蔡齐推荐,得到提拔做了刑狱提点,之后担任过京西转运使、刑部郎中等多个职务。
B.张昷之善于政事。他经过查访得知王中冤屈释放了王中,惩罚了奸吏;夷人犯罪,酋长处罚过于残酷,张昷之便请求朝廷用汉人的法律处置。
C.张昷之擅长谋划。在河北时,边界各州垦荒士卒逃往契丹,他到任后警诫各州;军中认为保州等三军得到额外赏赐不公,他建议三军统合轮流派出。
D.张昷之遭人诬陷。王则在贝州叛乱时有人评陷张昷之没有杀害妖人李教,还让逃递走了,而且做了王则的主谋,叛乱平定后,查实没有李教这个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崇勋知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
(2)乃下御史按劾,虽不得书,犹夺三官,监鄂州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 素:一向
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徇:示众
C.或以子婚其女 婚:娶
D.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 鞠:审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前去寻找,并且把母亲接回来,母亲患有痼疾,他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责备。
B.服除,与“服阕”同义,指守丧期满。古代丧服的制度,按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分为五等。
C.皇祐,即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风”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春天大旱,皇帝在听取了高若讷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
(2)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焕字德文,中山人。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浓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登天德元年进士。调任丘尉。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唯平治端好而已。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

(节选自《金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B.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C.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D.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小题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德元年”中,“天德”是年号,“元年”这里指天德皇帝即位的第一年。
B.“进士”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和探花。
C.“迁”、“左迁”一般指升迁。“转”,是指官职调动。
D.“摄”,是暂代官职。另外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假”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焕从小懂事,很有孝心。他在饥馑缺粮的情况下,煮糠麸来吃,把浓稠的给母亲吃,自己只喝清汤。
B.刘焕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敢于鞭笞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牟利于市的绦结工,因此被调任为中都市令。
C.刘焕计谋长远,使民向善。他认为国家铸钱应从天下长远利益来考虑,主张全用黄铜来铸钱,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D.刘焕德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调任为监察御史和迁升为管州刺史时,当地百姓都极力挽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
(2)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
(3)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仕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己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日:“公勤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司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日:“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日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己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而州多不治,唯虚己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豫章。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己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宇以居。虚己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己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己钱,翌日,以语宰相日:“虚己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閣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己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闺门之内肃如也。虚己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己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日:“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己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己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国: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国,即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后主是著名词人李煜。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己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川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豫章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己喜欢作诗。李虚己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曾致尧指出李虚己诗词的不足,李虚己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