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3、4段,完成下面问题。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1),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文嗟(jiē)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以伤感生命的短促起笔,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值得注意的是,从结构上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还巧妙地衔接了上文。
B.作者把人们的生活态度概括成两种形态,前者即文中所说的“静”,后者即文中所说的“躁”,以此为切入点,引出下面的感慨。
C.作者异中求同,尽管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慨不同,但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却相同,引出“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抒发人不免一死的悲痛。
D.第四段,作者先论述古人、今人对于死生的感慨“若合一契”,批判“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接着指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夫人之相   
(2)取诸怀抱   
(3)或寄所托   
(4)放浪形骸之外
(5)不知老将至
(6)及其所既倦
(7)感慨系
(8)未尝不文嗟悼
(9)不能之于怀   
(10)所以兴怀   
(11)其一也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5 03:20: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舍万殊 趣:兴趣
B.终于尽   期:至、及
C.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其一也   致:思想情趣
【小题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C.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D.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贤至(全) 少长集(都) 茂林竹(修整) 清流激湍(激荡回旋的水流)
B.畅叙情(幽深内藏) 列坐其(旁边) 崇山岭(高) 于所遇(高兴)
C.感慨之(附着,随着) 修短随(变化) 终期于(完结) 之所欣(过去)
D.之于怀(比喻) 所以兴怀(…的原因) 坐其次(排列)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嗟鸠兮,无食桑葚
B.每览昔人兴感由 此非曹孟德诗乎
C.犹不能不之兴怀 夫夷近,则游者众
D.故列叙时人,录所述   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序是一种文体,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体现了赠序的特点。
B.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对宴集环境的描述可谓素淡雅致、极尽神韵,表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C.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往事不再,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说明不管生活方式怎样不同,人总是留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有生之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 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东晋琅琊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擅书法,有“书圣”之称。
B.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 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C.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墨家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斥其为“虚诞”“妄作”。
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 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形。其中“畅叙幽情”四个字,为下文抒发感慨埋下了 伏笔。
B.第二段写作者触景生情,乐极生悲,感慨于时光易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面对着生 与死,发出了痛惜的感慨。
C.第三段作者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并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由,发出了对生 命永恒的思考。
D.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
【小题4】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会议
B.群贤至,少长咸集  毕:完毕
C.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
D.之所欣    向:过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代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禊,一种风俗祭祀。禊事指古人于农历七月七日到水边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消灾。
C.流觞曲水,指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杯子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D.“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