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
[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 后两句承上面来,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小题2】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5 10:1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观音崖记

明都穆

①丁卯春,来官南都,地称佳丽,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闻观音崖屹立长江之上,为天下绝景,独以道远不及登。九月甲子,工部司务钱君,邀余及兵马梅君,为兹崖之游。午至崖下,其阳有阁,架空百尺。凭栏而眺,江之形势悉萃目前。舟楫往来,日过其下,俯可与语,诚亦奇矣。然予不能无感。

②夫江无心于舟楫也,而舟楫随之,幢幢往来,大率皆名利之人,而隐者不与焉。人而曰隐,亦以身处江湖,爱其清旷而可乐也。今既专于往来之人,则江湖为名利之途,而尘坌交集,又何清旷之有哉!予是以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也。今以江言之,其涛浪之掀怒,龙鱼之出没,人鲜不惧。逐于名利者,独易视之,以身试其不测,则江湖之险虽能溺人之身,而利名之溺人,又有甚于江湖者也。予与二君,身虽羁于簪笏①,而兴则在乎山水。夫山水之乐,未有易也,疾病患难,有游而不可得:出而游矣,风雨晦明,虽游而不能乐。必暇而游,游而乐。又有如兹崖者,予辈得以觞咏其间.视人之冒险疾进,而以之为戒。则兹游之所得,可谓多矣。是用记之。

注释:①簪笏:当官。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与“江之形势悉萃目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山之近而可游者B.是以知隐者之难得
C.又何清旷之有哉D.予辈得以觞咏其间
【小题2】第①段中“_________”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感慨(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3】作者说“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的依据是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南都景致美好,作者来此,常游“近而可游”之山。
B.观音崖南有阁道,凌空而架,高达百尺,堪称奇景。
C.隐者爱江湖清旷而不惧浪涛翻滚、鱼龙出没的险境。
D.作者虽身处官场,而以冒险疾进为戒,兴在山水间。
【小题5】同为游记,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1】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小题2】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
【小题3】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