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屈原庙
[明]梁辰鱼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昵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分别为屈原作品中所描绘的民间传说中仙灵、山神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作者简介)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传奇《浣纱记》最为著名。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人士,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昆腔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的手里,昆腔才焕发出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小题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23 04:3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贵之时,穷极滋味,暴殄过当;一过祸败,求藜藿充饥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饼,必以乾枣、胡桃瓤为心,使坼裂方食;及为冉闵所篡,幽废,思其不裂者而无从致之。唐东洛贵家子弟,饮食必用炼炭所炊,不尔便嫌烟气;及其乱离饥饿,市脱粟饭食之,不啻八珍。此岂口腹贵于前而贱于后哉?彼其当时所为拣择精好,动以为粗恶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骄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

吾见南方膏粱子弟,一离襁褓,必择甘毳温柔,调以酥酪,恐伤其胃,而疾病亦自不少。北方婴儿,卧土炕,啖麦饭,十余岁不知酒肉,而强壮自如。又下一等,乞丐之子,生受冻忍饿,日一文钱,果其腹。

人生何常?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令过分,物无精粗美恶,随遇而安,无有选择于胸中,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子瞻兄弟南迁,相遇梧、藤间,市饼,粗不可食,黄门置筋而叹,子瞻已尽之矣。二苏之学力、识见,优劣皆于是卜之。吾生平未尝以饮食呵责人,其有不堪,更强为进。至于宦中,尤持此戒。每每以语妻孥,然未必知此旨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节选)

注 梧、藤:梧州和藤州。
【小题1】文章第三段中的“黄门”即宋代文学家_______。
【小题2】文章第一段以______________为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二段甲、乙、丙三个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若 即 便B.乃 而 方C.为 乃 则D.盖 则 乃
【小题4】对“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也是一种引起内心波动变化的方法。
B.这也是控制压抑内心欲望的方法之一。
C.这也是磨练自己心性意志的方法之一。
D.这也是一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法。
【小题5】简析本文主旨的现实意义。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备:防备
B.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指自周以来的分封制
C.于是大建孽而为诸侯   庶:众多
D.而天卒不忍亡之 遽:立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唐太宗闻武氏杀其子孙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B.盖智可以谋人,不可以谋天     缇骑按剑
C.岂虑之未周欤 皆出于此乎
D.而欲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虑论》是明代方孝孺创作的一篇史论。文章的开始先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谈起,并把这种现象和天道挂上了钩,这是作者立论的核心。
B.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认为只要君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就可以保证国家不灭。
C.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尽量发挥了他那犀利而坚定的文风,做到了既能说理透彻,又能通俗易晓,这在他评论前代帝王时可以充分看出。
D.文章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长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圣 人 知 天 下 后 世 之 变 非 智 虑 之 所 能 周 非 法 术 之 所 能 制 不 敢 肆 其 私 谋 诡 计 而 唯 积 至 诚 用 大 德 以 结 乎 天 心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